这首《新蝉》由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诗人刘兼所作,通过对新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韵律与自然之美。
首联“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新蝉比作遗失了旧日容貌的齐女与身着华贵冠冕的侍中,暗示了新蝉虽外表变化,但内在的生机与活力却如同高贵之士一般,充满了生命的芳香与韵味。
颔联“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生动地描绘了新蝉在傍晚时分翻动翅膀,寻找香甜露水的情景,以及其鸣叫声随秋风飘荡,仿佛引领着远处的秋丝,展现出新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其生命力的蓬勃与自由。
颈联“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通过对比旅馆与戍楼的不同环境,表现了新蝉在不同场景下的存在感。无论是旅人的白发还是边关的红叶,都映衬出新蝉声音的穿透力与持久性,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息。
尾联“只知送恨添愁事,谁见凌霄羽蜕功”,则表达了对新蝉的深刻思考。新蝉似乎只知道传递愁绪与遗憾,而鲜有人能理解其背后化茧成蝶般的蜕变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升华往往不易被外界所察觉,需要内省与领悟。
整体而言,《新蝉》不仅描绘了新蝉这一自然现象的美丽与生命力,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与感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