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头荣路念何之,出处空惊未得宜。
刘放老于宫里树,庄生愁煞庙中牺。
嵩岩桂坞堪休影,颍曲芝廛好疗饥。
但愿天心从尔欲,敢言归赴赤松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庠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出处困难的情感。诗中通过多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白头荣路念何之":诗人在白发临近、暮年将至之时,回忆往昔的荣耀,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归宿。
"出处空惊未得宜":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故土的无奈和不安,没有找到心灵的安慰。
"刘放老于宫里树":这里的“刘放”指的是历史上的刘邦(汉高祖),而“宫里树”则象征着权力与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过往辉煌时期的怀念。
"庄生愁煞庙中牺":庄周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这里的“愁煞”形容庄子的心境,而“庙中牺”则是指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引申为生命的消逝与无常。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间自我渺小的感慨。
"嵩岩桂坞堪休影":嵩山(在河南省)是道教名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桂坞”则是指桂树成林的地方,这里象征着清高脱俗的生活。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心灵的栖息。
"颍曲芝廛好疗饥":颍水(在河南省)是古代著名的美丽之地;“芝廛”则是指生长着灵芝(传说中能够延年益寿)的庙宇。诗人表达了对心灵饥渴和物质匮乏的疗愈之愿。
"但愿天心从尔欲,敢言归赴赤松期":诗人表达了希望顺应天意,追随内心的渴望,向往着能够像古代仙人一样,返回到赤松(传说中的仙境)去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在面对生活困顿、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时所产生的情感反映。通过多个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元素的组合,诗人表达了对于归宿、永恒与精神寄托的深刻渴望。
不详
久旷三山直,空陪五日趋。
文无饰羽巧,心有刻舟愚。
陛戟愁饥死,关门骇宠呼。
缺然偏自愧,乘马与双凫。
处世何尝尽值才,虚名高位自惊猜。
千重浪里随流出,百尺竿头试险回。
衰鬓不徒欺晓雪,孤心兼欲伴寒灰。
嵩阳颍曲风烟接,已仗归云作隐媒。
晓拂青铜感岁阑,萧萧华发强扶冠。
病憎蛇影能为怪,老爱松心不受寒。
世务焦头机已息,主恩沦髓报应难。
镆铘自跃非吾意,且作洪炉旧物看。
卷帷收扇暮凉初,秋意盈襟小疾除。
池面宿烟荷盖老,阶唇漏日竹阴疏。
虚舟触物真无意,高枕论才似有馀。
学道知非堪自哂,眼昏方读贝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