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琴中太古意,方外无为心。

弹之道颇散,不弹理弥深。

所以陶元亮,何须弦上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听琴》由宋代诗人岑宗旦所作,通过“琴中太古意,方外无为心”两句开篇,表达了琴乐与超脱世俗的哲学思想的融合。琴声仿佛能传达出远古的意境和道家的无为精神,暗示着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宇宙真理的体现。

“弹之道颇散,不弹理弥深。”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琴乐的奥妙。在演奏时,琴声的流动和变化展现出一种自然的、自由的状态,而当停止演奏时,留下的却是更为深远的思考空间。这不仅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内在张力,也暗含了禅宗中“无为而治”的智慧,即在行动与静止之间找到平衡,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所以陶元亮,何须弦上音。”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例子,强调了音乐并非获取知识或满足感官享受的唯一途径。陶渊明作为一位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诗人,他的生活哲学与这首诗中的观点相契合,即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满足,往往来自于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入探索,而非外界物质的追求。因此,即使没有琴声,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听琴的体验,探讨了音乐与哲学、自然与内心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智慧启示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

岑宗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七首(其一)

鸟有双翼,飞无远近。首出一隅,行无前后。

形式: 偈颂

偈七首(其四)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

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形式: 偈颂

偈七首(其五)

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

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七首(其六)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

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

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形式: 偈颂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