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示周宰

英英屈大夫,遗骨沦湘湄。

楚人念何深,叫空冤水妃。

虽无些词招,顾有铙鼓悲。

忆昨上巳日,纵观金明池。

突殿隐负鳌,长桥低卧蜺。

诸公贵人来,珠幢绀幰随。

两军各气焰,万楫生光辉。

龟鱼戢影避,虎龙挟翼飞。

想当大军后,益觉游子稀。

况我中兴君,高拱绝宴嬉。

羁人老淮楚,古寺临长溪。

节物亦撩人,风俗自随时。

往来两舴艋,规模具体微。

邑人乐丰年,聚观眼不移。

捐金赏先至,顿足助绝驰。

在昔攻战具,今但娱群儿。

因而语兵法,可以威四夷。

八宝水中央,大海压左圻。

其中椎剽奸,连舰扬鼓旗。

先事能预防,在易则见几。

作诗示周郎,赤壁有成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水上竞渡活动,融合了历史回忆、自然美景与军事策略的讨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句“英英屈大夫,遗骨沦湘湄”通过对古人遗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紧接着,“楚人念何深,叫空冤水妃”则是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水妃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女娲或其他水神形象,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忆昨上巳日,纵观金明池”一句,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通过对上巳日景色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而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竞渡活动本身的生动描述,突出展示了当时盛况。

“诸公贵人来,珠幢绀幰随”表明了这一场面吸引了众多达官显贵的观赏,而“两军各气焰,万楫生光辉”则表现了竞渡中双方阵营的对峙与激烈对抗。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龟鱼戢影避,虎龙挟翼飞”通过神话生物的形象增添了一层幻想色彩,而“想当大军后,益觉游子稀”则是诗人个人的感慨,表达了对远方征战将士的怀念。

随后的几句,“况我中兴君,高拱绝宴嬉。羁人老淮楚,古寺临长溪。”通过皇室的安稳与民间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当前政局和平生活的满意。

“节物亦撩人,风俗自随时”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之间相互作用的感悟。紧接着,“往来两舴艋,规模具体微。”则描绘了竞渡中的船只活动,以及其组织规模之宏大。

“邑人乐丰年,聚观眼不移”表达了百姓对于和平生活的喜悦以及对这一盛况的专注。而“捐金赏先至,顿足助绝驰。”则是对在竞渡中慷慨解囊、奖励先到的船只的描写。

最后几句,“在昔攻战具,今但娱群儿。因而语兵法,可以威四夷。”通过对过去战争装备与当前和平时期儿童游乐的情形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军事理论的思考,以及这样的活动如何能够显示国家的强大,从而震慑四方。

“八宝水中央,大海压左圻。其中椎剽奸,连舰扬鼓旗。”则是对水战场面的具体描写,展示了竞渡中船只阵列与鼓声的壮观景象。

“先事能预防,在易则见几。”一句,是诗人对于军事策略的精妙总结,而“作诗示周郎,赤壁有成师”则是对历史上著名将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智谋和胜利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竞渡这一场景的多角度描绘,不仅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华与自信,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自然、军事策略等多方面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素馨

众香发越充南溟,梅花脑飞水弄沉。

露积旃檀薪降真,薰陆光射琉璃瓶。

山川草木一天芬,素质如玉备众馨。

乌髻粤女娇满簪,上官置酒结盖缨。

馀波润泽龙涎春,北走万里燕赵秦。

骚人尚尤楚灵均,何为不入离骚经。

形式: 古风

耘村麦熟

君不见五经纷纶井大春,不得已见阴将军。

将军故为设麦饭,推去不食言非诚。

又不见刘怀慰作齐太守,廉吏籍中自称首。

邦人馈米不肯取,示以麦饭吾所有。

我有郭内一亩田,带经荷锄愿有年。

今年麦熟始一饱,久饥客子俱来前。

姓名久与市朝绝,将军薄饭不吾设。

亦不彊学刘公清,但使儿曹知稼穑。

形式: 古风

诸公劝楚真叟应进士举以诗勉之

太祖皇帝龙飞初,君家枢密推日车。

一时事载太史笔,九庙画展功臣图。

昭陵取士极妙选,乃孙应诏从诸儒。

威如草木部刺史,屡进药石谏大夫。

谁知冷落百蛮里,忽见其后清而腴。

读书过眼似皎月,裁诗出手争秋蕖。

诸公力请举进士,骈四俪六子有馀。

三经新义未改科,一代元老出此涂。

要令我才必有用,不忧此口无以糊。

他年上国与计偕,看日五色传天衢。

形式: 古风

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

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

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窾。

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

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

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

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

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

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

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

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

吾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

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

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

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

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