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

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

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窾。

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

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

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

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

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

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

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

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

吾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

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

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

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

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家曹操、刘备等人的崇敬,以及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中“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表明诗人已经年迈,穿着简单的布衣,而他的诗作却被天下所推崇。接下来,“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窾”则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和深刻理解。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表明诗人对于古代伟人的了解和赞赏,他们的思想如波涛般丰富而深远。

“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忧虑和他用文学来治疗国家疾病的愿望。接着,“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表达了诗人对于没有伟大思想家出现的遗憾,而“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则是对自己学问尚浅的自谦。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意境。诗中的“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表明了诗人对于各种学说都有所研究,但却难以完全领会其深义。接下来的“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则显示了他对书籍的反复研读和对其中奥妙意义的逐渐领悟。

“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可能是诗人对于古代贤才的仰望,而“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窘境和他通过阅读来理解历史事件。接下来的“我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拯救世间疾苦的无奈。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可能是在描绘生活中的困顿和挣扎,而“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尽管没有强大的力量相助,但“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显示了即便如此,他仍旧希望能得到众多朋友的帮助。

最后,“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表达了诗人希望效仿古代贤者,通过请求援助来解决自己的困境。全诗结束于“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这是对友人的询问和对于是否还有能够理解自己的人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朋友情谊和知识追求的珍视。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豹隐轩诗

金钱晕花山中奇,七日雾雨人不知。

一朝跃出从于菟,毛群惊骇光陆离。

钓竿在手身在野,未用声名动天下。

久幽则见理则然,世间岂有终藏者。

道人见笑皮为灾,羔裘要袖孰剪裁。

男儿独患无文尔,圣世何忧不遇哉。

形式: 古风

高风堂

一溪之云各为雨,聊与萧王分出处。

乱山深处有生涯,三尺渔竿一枝橹。

细读怀仁辅义书,先生于世未尝疏。

我已飘然遗物去,斯言却以告司徒。

参政树碑颂遗德,舍人作堂诏无极。

高风之高高几何,下视乌龙六千尺。

形式: 古风

寄无锡诸蒋

夜帆起奔牛,乌竿鸣五两。

百年几寒暑,两岁五来往。

竟不到惠山,闲日真难享。

闻道山中泉,煮茗蒙珍赏。

当年京浙递,不洗牛李党。

故人在邑中,乃汉三径蒋。

欲击月下门,正想鼻雷响。

兹山君常到,此约吾又爽。

且复卜后来,归程一阳长。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寄向伯恭

天竺山前昔据鞍,帽峨高屋古袍宽。

发虽比旧十分白,心有忧时一寸丹。

云路正看鸣剑履,君门可早挂衣冠。

为公试草芗林传,归日来纫九畹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