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盘顶红绸里髻丫,细腰雏女学当家。
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地区的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通过“盘顶红绸里髻丫”,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位少女头上装饰着鲜艳的红绸,扎着俏皮的发髻,展现出她的青春活力与美丽。接着,“细腰雏女学当家”一句,不仅描绘了少女的身材纤细,更体现了她学习承担家庭责任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转变与成长。
“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则进一步展示了少女的生活日常。她提着篮子,跟随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们,前往遥远的山峰采集竹芽。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采集活动,更是对自然的亲近,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家庭与社区责任的承担。九十九峰的描写,既增加了画面的壮丽感,也暗示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不易。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台湾农村少女的成长与生活,蕴含了对劳动、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不详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大东门接小东过,衾艳衣香羡此多。
闻说花田重徵税,花排花串价增高。
罂粟花开别样鲜,阿芙蓉毒满台天。
可怜驵侩皆诗格,耸起一双山字肩。
门栏惨绿蜃楼新,道左耶稣最诱民。
七十七堂宣跪拜,痴顽齐礼泰西人。
东宁西畔树降旗,六月天兴震叠师。
从此东周遗老尽,更无人赋采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