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吾辈道何穷"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渴望和探求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一种生活上的清贫和精神上的孤独。
"寒山细雨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萧瑟的氛围,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下来的"儿童书懒读,果粟树将空"则描绘了一个孩子们不再勤奋学习,而是随着秋天果实成熟而嬉戏的情景,这里可能蕴含着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或对未来的一种隐喻。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他认为通过文章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最后两句"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则是诗人对朋友李处士的勉励,希望他能够在太平盛世中得到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要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整首诗通过山中的秋景和学子们的生活状态,隐喻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国家大义的关怀,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期望。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
浮世浮名能几何,致身流落向天涯。
少年心壮轻为客,一日病来思在家。
山顶老猿啼古木,渡头新雁下平沙。
不堪吟罢西风起,黄叶满庭寒日斜。
一帆程歇九秋时,漠漠芦花拂浪飞。
寒浦更无船并宿,暮山时见鸟双归。
照云烽火惊离抱,剪叶风霜逼暑衣。
江月渐明汀露湿,静驱吟魄入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