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辈的大道怎么会走到尽头,就像寒山还在细雨中巍然耸立一样。
孩子们都对读书有一种惰性,贪玩得把树上的果实都快摘完了。
我们的言论要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文章要能体现国风的标准。
(我辈的学识)在太平丰足之世还是有用的,不应该(因为乱世而)丢掉报国之心。

注释

关时务: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
关:牵连,涉及。
升平:太平丰足之世。
废:废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吾辈道何穷"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渴望和探求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一种生活上的清贫和精神上的孤独。

"寒山细雨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萧瑟的氛围,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下来的"儿童书懒读,果粟树将空"则描绘了一个孩子们不再勤奋学习,而是随着秋天果实成熟而嬉戏的情景,这里可能蕴含着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或对未来的一种隐喻。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他认为通过文章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最后两句"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则是诗人对朋友李处士的勉励,希望他能够在太平盛世中得到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要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整首诗通过山中的秋景和学子们的生活状态,隐喻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国家大义的关怀,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期望。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秋日怀九华旧居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闲居寄先达

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日卧病

浮世浮名能几何,致身流落向天涯。

少年心壮轻为客,一日病来思在家。

山顶老猿啼古木,渡头新雁下平沙。

不堪吟罢西风起,黄叶满庭寒日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日泊浦江

一帆程歇九秋时,漠漠芦花拂浪飞。

寒浦更无船并宿,暮山时见鸟双归。

照云烽火惊离抱,剪叶风霜逼暑衣。

江月渐明汀露湿,静驱吟魄入玄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