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登眺江亭作

春郊逢雨霁,遐迩皆奇瞩。

乱水浅塘分,归云众山簇。

不惜障泥污,联骑踏新绿。

芦滩未隐鹭,麦陇初呼犊。

睛色野潭明,孤烟寺楼矗。

抬级恣远眸,净碧手堪掬。

不独山容润,万象如膏沐。

对枰忘人境,瞑照入帘速。

心仪金门隐,目笑成都卜。

尘埋幸非深,鱼鸟亦已熟。

我当办閒身,来与清景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登临江亭所见的春日郊野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首句“春郊逢雨霁”点明了时节与天气变化,雨后的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遐迩皆奇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奇与赞叹,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充满了奇特的景色。接着,“乱水浅塘分,归云众山簇”描绘了水塘与群山在雨后的独特风貌,水面上的波纹与山峦的轮廓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晰,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不惜障泥污,联骑踏新绿”展现了诗人与同伴们不顾泥泞,兴致勃勃地骑马踏过新长出的草地,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芦滩未隐鹭,麦陇初呼犊”则通过芦苇滩上飞翔的白鹭和刚刚出生的小牛犊,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晴色野潭明,孤烟寺楼矗”描绘了晴朗天空下清澈的池塘与远处孤烟升起的寺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抬级恣远眸,净碧手堪掬”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尽情眺望远方,仿佛能伸手触及那清澈碧绿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不独山容润,万象如膏沐”强调了雨后的山川草木都显得格外滋润,整个世界仿佛都被雨水滋养得焕然一新。

“对枰忘人境,瞑照入帘速”描述了诗人沉浸在棋局中,忘记了外界的喧嚣,夕阳的余晖迅速透过窗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心仪金门隐,目笑成都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成都的憧憬,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尘埋幸非深,鱼鸟亦已熟”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感慨,虽然外界纷扰,但内心的世界依然纯净,鱼鸟相伴,自得其乐。

最后,“我当办闲身,来与清景逐”表达了诗人希望以悠闲的心态,追随这清新的景色,过上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春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游悯忠寺

市居厌轮鞅,精蓝事幽讨。

埋街十丈尘,入门净如埽。

森森松桧间,小桃恣娟好。

无言人两三,斜阳断碑倒。

泠然闻梵呗,始觉天地浩。

浮生朝菌耳,阅世东风老。

唐兴复宋替,一例同春草。

何怪伤心人,年年被花恼。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用山谷韵柬秦右衡同年

相看剩有舌在口,吾侪之器诚筲斗。

几见死灰能复然,掉鞅摩垒空往还。

九衢鹿走待捷足,岂容跛鳖随其间。

岩岩具瞻百寮上,方以钧衡矜黜赏。

我自内愧鲁两生,君亦徒持书百城。

士多如鲫附如蚁,吾侪骨相非时荣。

甘厕郎官称漫士,耻作侍中持虎子。

儒生位置自有定,不谕朱蒙注滂喜。

爱君覃思能草元,朱弦清越时一弹。

庸庸下走苦不揣,亦希梯级随跻攀。

得失鸡虫奚足数,望君书成贮名山。

形式: 古风

章祐叔同年同有补外之志亦用山谷韵赠之

不为牛后为鸡口,自污乃复慕升斗。

我诚无藉君亦然,握粟之卜相往还。

若论位置果何有,两臒宜在薮泽间。

盐车崎岖峻阪上,刍秣何殊万金赏。

苦说槁饿真不情,陆沈变计思典城。

为米折腰古所耻,舍鱼取掌今犹荣。

似君之才岂百里,我亦杜陵一男子。

滔滔方令长沮叹,沾沾胡效魏其喜。

君不见,将书掣肘事更难,一弦不调无能弹。

公田种秫几偿愿,债台拾级先跻攀。

吁嗟,人生苟无适俗韵,何异鹿豕居泽鱼鳖山。

形式: 古风

醉来一首

乾笑潜郎百不能,醉来聊复意飞腾。

向人作面诚无当,独我言愁颇自憎。

小黠易迷三里雾,大愚未悔十年灯。

区区位置知天定,非马非驴一任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