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柳三章寿林母也三首

隰则有柳,原则有杻。显允林侯,母德且寿。

母寿维何,七秩是望。母德维何,媲古敬姜。

殷殷其雷,在山之阳。侯政有声,闻于东方。

匪维东方,四国是扬。母心则閒,母体则康。

体之康矣,剃之黄矣。我侯燕喜,家之庆矣。

于百斯年,锡福之无疆矣。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隰柳三章”为题,通过描绘柳树和杻木的生长环境,隐喻地赞美了林母的品德与长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品质相联系,展现出对林母高尚道德和长寿的崇敬之情。

首句“隰则有柳,原则有杻”,以柳树生于低湿之地,杻木生于高燥之地,象征林母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坚韧不拔的品格。接着,“显允林侯,母德且寿”,直接赞美林母的美德与长寿,表达了对她崇高道德的颂扬。

“母寿维何,七秩是望”、“母德维何,媲古敬姜”,进一步强调林母的长寿与美德,将其与古代贤母敬姜相比,显示出对她的高度评价。通过“殷殷其雷,在山之阳”,以雷声象征林母的威严与影响力,同时“侯政有声,闻于东方”则表明林母的治理能力受到广泛赞誉,不仅限于一地,而是传遍四方。

“匪维东方,四国是扬”一句,指出林母的名声不仅在东方传扬,而是遍及四方,显示了她影响力的广泛。接着,“母心则閒,母体则康”、“体之康矣,剃之黄矣”,通过描述林母内心的宁静与身体的健康,以及她头发的白发,形象地展现了她的长寿与安详。

最后,“我侯燕喜,家之庆矣”表达出对林母的喜悦之情,以及家庭的庆祝氛围。“于百斯年,锡福之无疆矣”则祝愿林母能够长寿,并赐予她无穷无尽的福祉,表达了对林母长久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象征手法的应用,巧妙地赞美了林母的美德与长寿,展现了对她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福。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朝涉篇六章

朝涉洪流,夕步江皋。凯风吹衣,游子心劳。

岸则有藻,江则有鱼。我钓我采,荐之中厨。

昔曳里布,以献以舞。今也则亡,敢曜斯组。

繄祭五鼎,厥养乃三。禄不逮存,哀哀孰堪。

上冢爇黄,下冢回首。嗟嗟游子,行役已久。

暧暧暮光,萧萧白杨。永怀二人,曷也可忘。

形式: 四言诗

墨竹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有影浓且淡,无根枯复荣。

诗魂偏入格,聊寄故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山游荅同志

散策行迂路,离离坐石桥。

柳烟依日睡,花雨趁风飘。

大笑逢开口,相期怕折腰。

深杯冯自酌,清韵倩人敲。

家食本同舍,官资拟共寮。

尘心无地著,客气有冰消。

风月本人分,乾坤定我交。

若知难重担,何以荅清朝。

后望须刊竹,初心学理苗。

看云还绝巘,乘月欲通宵。

臣节千年重,君门万里遥。

无端发长恨,画角一声谯。

形式: 排律

晚眺

密云驱雨过,山为送青来。

犬吠行人住,牛奔牧竖回。

好句随凉得,芳樽入夜开。

床头无所有,几卷旧书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