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苍茫日向西。
客泪数行先自落,鹧鸪休傍耳边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离别之际的心境。韶州南去,接近宣溪,云水迷蒙,日光向西偏斜,营造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游子心中充满了离愁,他的泪水先于他人落下,显示了他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深感悲伤。鹧鸪鸟在耳边啼叫,似乎也在为他的离别而鸣叫,这不仅增添了自然景物的生动性,也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人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离别的哀愁与孤独。这种将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特色。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随愧使君。
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