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洛阳城外的美丽景象。诗人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见到百花纷纷而梨花独自盛放的情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刘师命不期而遇,这种偶然的相逢让他们共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梨花的烂漫。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和大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怀,以及对时光流转的细腻体察。
从艺术表现上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百花寥落”与“梨花发”相比较,突显出梨花的独特之美。同时,“今日相逢瘴海头”一句,则传达了一种意外的惊喜和温暖。而最后,“共惊烂漫开正月”则是对春天景色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自然之美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偶到匡山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