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这是一首描绘晚春景色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不再的感慨。"谁收春色将归去"一句,既是对春天美好的追问,也隐含着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慢绿妖红半不存"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绪,"慢绿"指新长出的叶子,"妖红"是花开后的美丽色彩,而现在这些都只剩下一半,这种描写强调了春天的易逝和无常。
接着的两句"榆荚祗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通过对榆树果实和柳絮飘飞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放任自如、随遇而安的情怀。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春天美好的消逝中,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自然界的一切变化。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流露,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偶到匡山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