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

长爱陶先生,闲居弃官后。

床上卧看书,门前自栽柳。

低徊顾微禄,毕竟谁挽袖。

索莫秋后蜂,青荧晓天宿。

惟将不系舟,托此春江溜。

尺书慰穷独,秀句惊枯朽。

遥知新堂夜,明月入杯酒。

千里共清光,照我茅檐漏。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久以来我欣赏陶渊明,他在辞官归隐后闲居生活。
他躺在床上阅读书籍,亲手在门前种下柳树。
他沉思自己的微薄俸禄,究竟谁能挽留他的袖子与他共度。
秋天蜜蜂无处觅食,只能在黎明的天空中栖息。
他只愿把不系缆绳的小船,寄托于春江的流水。
一封书信安慰孤独,他的优美诗句让枯木逢春。
想象新居夜晚,明亮的月光洒进杯中的酒。
即使千里之外,也能共享这皎洁月光,照亮我茅屋的缝隙。

注释

陶先生: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闲居:指隐居的生活。
弃官:辞去官职。
微禄:微薄的俸禄。
挽袖:比喻帮助或陪伴。
索莫:寂寥、冷落。
尺书:短笺,古代常用信件形式。
穷独:贫穷孤独。
新堂:新建的房屋。
清光:明亮的月光。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诗人以对陶渊明的仰慕开篇,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闲适生活,读书于床头,门前种柳,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感慨自己的微薄俸禄和无法像陶渊明那样洒脱,暗示了仕途的无奈与迷茫。

“索莫秋后蜂”一句,借蜜蜂在秋后的孤独景象,寓言自己在官场的孤寂。然而,他仍能保持超脱,将自己的小船寄托于江水,象征着心灵的自由。诗人通过尺书与友人交流,秀美的诗句给困顿之人带来惊喜,表达出友情的慰藉。

最后,诗人想象友人在新堂赏月的情景,明月如酒,千里共享清辉,这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心境的写照,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辙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弛。

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

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句已。

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

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

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

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从我始。

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

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

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

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

感公鹄鹭修,怜我凫鸭庳。

异邦逢故人,宁复固辞理。

高谈云汉上,烂醉笙歌里。

落日尽公欢,推挽未应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次韵南湖清饮二首(其一)

翠箔红窗映大堤,远来清饮叹参差。

盈盈积水东西隔,脉脉幽怀彼此知。

渌酒谩传工破闷,主人何敢怪颦眉。

明朝看月云开未,试与詹家一问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姚道人二首(其二)

高人隐陋巷,至药初无方。

心知无生妙,运转开阴阳。

才如淩云松,岂受尺寸量。

气如幽谷兰,时送清风香。

嗟我本病肺,寒暑随翕张。

丹砂苦落落,青春去堂堂。

清诗堕云雾,至音叩琳琅。

山海信多士,世俗非所望。

远游居临安,间出从诸王。

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

仪麟既委照,永谢过隙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姚道人二首(其一)

西山学采薇,东坡学煮羹。

昔在建城市,岂复衣冠情。

朋友日已疏,止接盲赵生。

啬智徇所安,元气赖以存。

时于星寂中,稍护乱与昏。

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

枉用十年力,仅馀一灯温。

老病竟未除,惊呼欲狂奔。

何日新雨馀,得就季主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