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其二)

开岁新阳候,微雪初晴天。

空峒霭朝晖,石榻生寒烟。

独木度危壑,千峰隔尘寰。

閒同二三子,淩厉寻神山。

群英播芳秀,奇葩吐清妍。

真源杳何许,日夕憺忘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初雪过后的晴朗天气,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金华的双龙、赤松诸洞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空峒霭朝晖”、“石榻生寒烟”,展现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山洞和石榻上弥漫的轻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独木度危壑,千峰隔尘寰”两句,通过“独木”与“千峰”的对比,突出了旅程的艰难与壮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随后,“閒同二三子,淩厉寻神山”则描绘了诗人与几位好友一同攀登险峻的山峰,寻找仙境般的山岳,体现了他们对自由与探险精神的追求。

后半部分,“群英播芳秀,奇葩吐清妍”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景象,以“群英”和“奇葩”比喻众多的花朵,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真源杳何许,日夕憺忘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痴迷,即使到了傍晚,仍不愿离去,流连忘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山的生动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壮阔,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时光的愉悦之情。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一)

我本增城子,家实在天山。

持此观化意,遨游乎人间。

游居以一视,忙处有真閒。

土木长兀兀,佩玉自珊珊。

涓流赴大海,星火势必然。

寄语远游子,游心夙当还。

形式: 古风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二)

还此远游念,即事乃名山。

鱼泳深渊底,鸟飞霄汉间。

此理盈宇宙,万变心自閒。

登山索美玉,入海寻名珊。

自兹皆外求,我言然不然。

至宝本固有,何必徒往还。

形式: 古风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三)

往还等妄虑,谁能不同天。

天枢寂不动,万事如云烟。

异哉狂驰子,乃欲出人寰。

垂涎探宝藏,脱迹蓬莱山。

耳能听丝竹,目能辨蚩妍。

天灵参我前,宇宙相周旋。

形式: 古风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四)

周旋至南极,弭节金华天。

道逢同心子,班荆坐野烟。

凭高一舒啸,直欲小八寰。

八寰皆我闼,何处是故山。

霭霭晴岚翠,灼灼春花妍。

千秋风浴意,乐矣忘言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