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三伏时节草木变化,全城车马纷扰不断。
在碧空下策马射箭,进入如桃花源般的仙境。
宫殿楼阁云雾缭绕,仙鹤在轩窗间飞翔。
不要轻易打破真实,暂且用宁静对抗喧嚣。
古老的石头台阶长满青苔,清凉竹席翻动着凉意。
在黄公垆下发出叹息,望着旗帜飘扬的国都东门。

注释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份,古人以农历计算。
九城:古代城市分为九个区域,这里泛指整个城市。
碧霄:青天,天空。
丹洞:红色的洞穴,象征仙境。
緌缨: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官员。
喧:嘈杂,喧闹。
石甃:用石头砌成的台阶或墙壁。
黄公垆:传说中的仙人黄公饮酒的地方,借指隐逸之地。
旌旆:旗帜,代指军队或官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游乐的画面,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处幽深安静的世外桃源。开篇“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写出了盛夏时节,万物生长、繁茂异常,而城市中的车马喧嚣,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热闹与忙碌。

接着,“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则是一幅仙境图。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仙界,碧霄山回旋的骑士射箭,丹洞深处隐秘的桃花源,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写出了昊天观的壮丽与神秘。诗中的台殿被云雾环绕,显得飘渺梦幻,而鹤停于轩窗,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则是诗人对待世事的态度。诗人提倡在纷扰的人间保持一份宁静,用心去感受和体悟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不被虚幻迷惑。

最后,“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写出了昊天观周围的自然景象。诗中石阶上古老的苔藓,清凉的泉水与轻盈的竹叶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图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则是在游览昊天观后,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慨。诗人在黄公垆下发出了感叹之声,或许是对往事的回忆,或许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悟,而“旌旆国东门”则是对国家繁荣和边疆安宁的一种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昊天观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以及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收录诗词(196)

武元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字:伯苍
  •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 生卒年:758―815

相关古诗词

途次

去国策羸马,劳歌行路难。

地崇秦制险,人乐汉恩宽。

御沼澄泉碧,宫梨拂露丹。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

不问三苗宠,谁陪万国欢。

至今松桂色,长助玉楼寒。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及飞龙厩马使还奉寄中书李郑二公

草草事行役,迟迟违故关。

碧帏遥隐雾,红旆渐依山。

感激酬恩泪,星霜去国颜。

捧刀金锡字,归马玉连环。

威凤翔双阙,征夫纵百蛮。

应怜宣室召,温树不同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酬严维秋夜见寄

遥夜思悠悠,闻钟远梦休。

乱林萤烛暗,零露竹风秋。

启户云归栋,褰帘月上钩。

昭明逢圣代,羁旅别沧洲。

骑省潘郎思,衡闱宋玉愁。

神仙惭李郭,词赋谢曹刘。

松柏应无变,琼瑶不可酬。

谁堪此时景,寂寞下高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鼎铉昔云忝,西南分主忧。

烟尘开僰道,旌节护蛮陬。

任重功无立,力微恩未酬。

据鞍惭齿发,责帅惧春秋。

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

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

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

方追故山事,岂谓台阶留。

遐抱清净理,眷言兰杜幽。

一缄琼玖赠,万里别离愁。

巴岭云外没,蜀江天际流。

怀贤耿遥思,相望凤池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