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戊辰闻福建感而有作

平衍说荆淮,险危闻陇蜀。

奈何吴魏间,汉氏犹鼎足。

况兹三山地,鼠窃弗盈蹴。

凭陵肆劫坏,鸱义歼人族。

譬犹负隅虎,据险势莫触。

食尽无后援,鼎俎咀其肉。

复闻圣天子,推心置人腹。

渠恶疾见尸,丑类将自服。

贼死匪所叹,致尤何太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切关注与忧虑。开篇“平衍说荆淮,险危闻陇蜀”描绘了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既有平坦开阔之地,也有险峻难行之处,形象地展现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接着,“奈何吴魏间,汉氏犹鼎足”通过历史典故,暗指当时政治格局的复杂,三国时期的吴、魏、蜀三国鼎立,象征着权力的分散与竞争。而“况兹三山地,鼠窃弗盈蹴”则进一步强调了某些地区的小规模冲突和不法行为,比喻为小偷窃取财物,无法满足贪婪之心。

“凭陵肆劫坏,鸱义歼人族”揭示了社会中的暴力与残酷,比喻为强盗横行,残忍地消灭无辜者,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破坏与悲剧。

“譬犹负隅虎,据险势莫触”以虎据险地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在险要地形中坚守的势力,难以被轻易触及或征服,暗示了某些顽固势力的存在。

“食尽无后援,鼎俎咀其肉”则描述了孤立无援的困境,比喻为食物耗尽,最终只能成为他人盘中的肉,象征着孤立无援的个体或群体的悲惨命运。

“复闻圣天子,推心置人腹”转而表达对明君的期待,希望君主能像仁慈的主人一样,理解并包容人民,给予关怀和支持。

“渠恶疾见尸,丑类将自服”预示着邪恶之人终将受到正义的审判,暗示了道德与正义的力量。

“贼死匪所叹,致尤何太毒”最后表达了对暴力手段的批判,认为杀害敌人不应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和平解决争端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暴力冲突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展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见雨雪叹戊辰冬

日夕将天兵,闻已度淮水。

黎庶仰虹霓,雨雪何不止。

北军利高亢,值此非所喜。

行师有纪律,日须五十里。

南风吹铁衣,却走泥没趾。

锈涩剑锋回,塺疏弓力弛。

况不便舟船,经涉殊未已。

指日布阳春,顽阴悉飘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王师至浙人情恟惧感而记之

厥哉南闽贼,远冒明王师。

军声动白日,淮海相逶迤。

群县务驰逐,民庶日何疲。

兵车恣横决,帷箔不可支。

岂知阳春日,坚冰乃相随。

我闻行师要,爱须威克之。

马嘶不敢骄,况尔部下为。

天子有休命,借问大将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怀恩楼为王宗勋赋

萱草生北堂,朝见夕已萎。

慈乌返故巢,鸣声一何哀。

感此时物喧,悠然动遐思。

况当慈母没,缅怀耿嗟咨。

赤子将入井,安能悟乖离。

营营愿襁褓,依依眷孩提。

周全乳哺艰,三年免于怀。

宵缝念儿寒,晨炊畏儿饥。

游子日已远,母心增伤悲。

殷勤二十载,为子有室家。

奈何白日晚,流光忽西驰。

明月照高楼,疏棂起凉飔。

徬徨中夜长,俯叹泪交颐。

慨彼泉下人,相见未有期。

形式: 古风

刘公觐毕姻诗勉之

飞飞鸳鸯鸟,比翼湖之涯。

生年不满百,燕婉当及时。

东邻有处女,春秋盛容姿。

一朝辞父母,托身游侠儿。

岂无百两将,而乃荡子妻。

妍华不自好,终身抱馀悲。

况君良家子,衣冠能自持。

母穷毕日欢,负此远大期。

辛壬与癸甲,斯文良在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