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客相知久,年来发渐华。
衣冠从异教,言行似儒家。
通塞随天命,遨游遍海涯。
武夷应有会,好去醉流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所作,名为《送演教大师东游》。诗中描述了对一位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品行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遨游和醉心山水的向往。
首句“野客相知久,年来发渐华”表明诗人与这位友人已结下深厚的情谊,时间流转,他们的友情如同树木一般,历经岁月而愈加茁壮成长。
接着,“衣冠从异教,言行似儒家”一句,不仅描绘了友人的外在装扮不同于常人,而且其言谈举止也如同儒家的君子般庄重典雅。这里的“异教”可能指的是佛道等其他宗教信仰,而“儒家”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德行和礼节的一派。
“通塞随天命,遨游遍海涯”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顺应自然天命的向往,以及对广阔世界的探索欲望。诗人希望能够像友人一样,无拘无束地旅行到世界各个角落。
最后,“武夷应有会,好去醉流霞”表达了诗人的愿景,即在美丽的武夷山中与这位友人相聚,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陶醉之情。这里的“醉流霞”既可以理解为在美景中忘却烦恼,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于高洁品行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畿县官虽小,京华日可亲。
文章成薄俗,交结最难人。
典学应无废,存诚况已纯。
邦工寻尺用,杞梓讵沉沦。
休道南人暖过冬,苦寒今与北方同。
霜严欲裂地到底,日短不行天正中。
谁使智愚相伴老,便将荣辱断还空。
乡愁莫更欺閒客,薄酒从来亦有功。
到官六月寄书回,未病封题死后开。
一命至卑人尽得,九泉何事独相催。
唯忧旅榇还乡远,况是亲丧继踵来。
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
老树枝叶薄,先秋风雨过。
人间不善事,身外想无多。
理遣诚如幻,悲来岂奈何。
从前短鬓发,为尔渐双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