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沙门(佛教僧侣)与朋友携手隐居,深入自然之中,达到了心境的宁静和超脱。"不动境"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安稳,而"真圆寂"则是对这种心境的最高评价,寓意着达到了一种圆满而又宁静的境界。
"有时归罗浮"一句,透露出诗人偶尔会回到世俗之地,即罗浮山(今广东罗浮山),这里也是古代文人隐逸的胜地。"白日见飞锡"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白天时分明可见到远处山峰上的雪像锡一样闪耀。
整首诗通过沙门与朋友的隐居生活,以及偶尔回到罗浮山的行迹,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修持和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