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枕有感

寒关掩秋寂,幽斋俗尘空。

沉沉夜将半,孤灯结花红。

衣杵响深巷,塔铃哦天风。

依依诉幽恨,四壁惟秋虫。

市人竞刀锥,奔走犹憧憧。

众欲何有涯,百年会须穷。

高眠道心长,无言候晨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瑞的《客枕有感》描绘了深夜客居他乡的独特感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孤独、时间流逝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寒关掩秋寂”,以“寒关”象征远离家乡的羁旅之苦,加之“秋寂”二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接着,“幽斋俗尘空”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空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沉沉夜将半,孤灯结花红”描绘了一幅深夜中孤灯独照的画面,红光映照在寂静的夜晚,既温暖又略带忧伤,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下来,“衣杵响深巷,塔铃哦天风”通过声音的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深巷中的捣衣声和塔铃的轻响,仿佛是时间的低语,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依依诉幽恨,四壁惟秋虫”一句,诗人借秋虫的鸣叫表达内心的愁绪,四壁空荡,只有秋虫的声音陪伴,更显孤独。最后,“市人竞刀锥,奔走犹憧憧”对比了外界的忙碌与喧嚣,反衬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众欲何有涯,百年会须穷”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反思,指出世事无常,人生有限。而“高眠道心长,无言候晨钟”则展现了诗人寻求心灵平静、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高眠”和“无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接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癸未三月初七日泛舟东溪寻访赵石斋于方壶山中临分留呈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

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

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

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

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

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

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

形式: 古风

晚步用简斋韵

沉沉万竹间,舟行欲佳适。

樵儿未归来,笛声在苍壁。

我本非隐沦,偶得喧中寂。

延缘不知疲,小径光已夕。

形式: 古风

田园(其一)

结茅北山下,竹树深以幽。

门前二顷田,躬耕遂吾谋。

东风二三月,绿水如泼油。

戴星事犁锄,戮力期有秋。

经行彼何人,黄金络马头。

停鞭略踌躇,为问几时休。

所得不偿劳,胡不从我游。

再拜谢行人,此意何绸缪。

相从良不恶,违己诚所羞。

卿宜用卿法,吾亦饭吾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田园(其二)

去年种麦时,瘦骨寒欲折。

芃芃麦苗青,贸贸积霜雪。

今年麦上场,邻家粒已绝。

我麦难堪饭,我耕力已竭。

我力虽已竭,我计未为拙。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