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壬寅九月,谒季修,题其书室壁曰秋斋梦谒,复以进道韵续之

秋斋多梦谒,舌本欲生烟。

独步一庭明月,雁字已横天。

作个生涯不遂,松竹雨荒三径,却忆五湖船。

小阮贫尤甚,犊鼻挂长竿。白鸥汀,风共水,一生闲。

横琴唳鹤,要携妻子老云间。

灯火荧荧深夜,高卧南窗折几,杯到不留残。

莫遣江湖手,遮日向长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秋天的书斋常做许多梦,舌头仿佛都要冒烟。
独自在明亮的月光下庭中漫步,大雁已经排成一字横贯天空。
想要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未能如愿,松竹间的雨打湿了三条小径,又想起往昔泛舟五湖的日子。
像小阮那样贫穷更甚,腰间挂着破旧的钓鱼竿。白鸥栖息在沙洲,风与水相伴,度过一生的悠闲时光。
抚琴唤鹤,只想携妻带子隐居山林之间。
深夜灯火闪烁,我躺在南窗下翻阅书籍,饮酒至尽,杯中不留余沥。
不要让江湖之人阻挠,遮蔽我直奔长安的心志。

注释

秋斋:秋天的书斋。
舌本欲生烟:形容极度渴望或激动。
独步:独自漫步。
雁字:排列成雁阵的大雁。
生涯:生活、人生。
五湖船:泛舟五湖,指隐居江湖。
犊鼻:破旧的渔夫衣着。
荧荧:灯火微弱的样子。
高卧:高枕而卧,悠闲自在。
江湖手:江湖上的能人异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深夜里独自徘徊于庭院中,月明星稀之下,心境幽远而又带有一丝孤寂。开篇即写“秋斋多梦谒,舌本欲生烟”,表现出诗人的思绪如烟,如同梦幻一般难以捉摸。

接着,“独步一庭明月”表达了诗人夜晚独自在院中漫步,享受着清辉的月光。紧随而来的是“雁字已横天”,则是通过大雁飞行的形状来比喻时光匆匆,给人以岁月匆匆之感。

诗人在写到“作个生涯不遂”时,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慨。随后,“松竹雨荒三径”则是描绘庭院中荒凉的景象,其中“三径”暗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而“犊鼻挂长竿”的描述,则是对现实生活困顿的一种委婉表达。

在诗的后半部分,“白鸥汀,风共水,一生闲。”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与超脱,他似乎已经放下世俗的烦恼,与自然和谐共处。而“横琴唳鹤,要携妻子老云间”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希望能够携手共度晚年的愿望。

最后,“灯火荧荧深夜,高卧南窗折几,杯到不留残。莫遣江湖手,遮日向长安。”写出了诗人在深夜里依旧保持着对酒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自然、对生命、对时光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34)

吕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吕滨老。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字:圣求
  • 籍贯:嘉兴(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八)送季修同希文去秀

十年禅榻畔,风雨扬茶烟。

跳丸日月,未甘白发困尧天。

江左风流才子,要伴江湖张翰,同泛洛阳船。

酌酒情无尽,海燕绕船竿。逼人来,功业事,不教闲。

男儿三十,定当谈笑在堂间。

老子婆娑贫态,闭户长须赤脚,他日要分残。

禹浪桃花影,归棹正轻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壬寅十月二十四日饮少酒径醉,拥案而寝。中夜酒醒,次其韵,作一篇(其四)

心肝皆锦绣,落笔尽云烟。

诗狂酒兴,要骑赤鲤上青天。

织女回车相劳,指点虚无征路,翻动月明船。

举手谢同辈,岂复念渔竿。我平生,心正似,白云闲。

衣冠污我,偶逢游戏到人间。

常念孤云高妙,若作辘轳俯仰,谁复食君残。

拜尘金谷辈,都是卧崇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

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

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

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行止皆天意,端欲自操竿。功名事,须早计,真安闲。

高才妙手,不当留意市廛间。

俄已山林长往,尘面时时拂镜,齿发甚衰残。

廊庙非吾事,茅屋且安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七)与小饮

抚床多感慨,白发困风烟。

出门有碍,更堪寒暮雪飞天。

君弃一盂一衲,奔走五湖清海,杯度不乘船。

来访山中友,□□□□竿。看人间,谁得似,谪仙闲。

生涯不问,留情多在酒杯间。

剪烛西风谈笑,零落一尊相对,不觉已更残。

回首功名事,笺记谢任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