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瓜坡试湖南漕举

槐花匝路促湘行,闽赋唐诗旧擅声。

有志向曾言国事,论心何止在科名。

毕方夜煽杭都火,大角秋缠蜀道兵。

莫作腐儒场屋话,琅玕满腹正须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槐花盛开的路上催促着前往湘江,福建的诗词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
他曾有志谈论国家大事,内心关怀远超过追求科举功名。
毕方鸟在夜晚煽动杭州的战火,大角星困扰着秋天的蜀道军队。
不要只在书斋里讨论腐儒之见,满腹经纶应当展现出来。

注释

匝路:盛开路边,形容槐花繁多。
湘行:前往湘江的行程。
闽赋唐诗:福建地区擅长的唐代诗歌。
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
毕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鸟,象征火灾。
杭都:杭州,古代都城之一。
大角:星宿名,古人认为与战争有关。
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也指书斋。
琅玕:美玉,比喻人的学问或才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乐雷发的作品,名为《送邵瓜坡试湖南漕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

“槐花匝路促湘行”一句描绘出春天槐花盛开的情景,路边槐花似乎在催促着行者快速前行,"湘行"则指的是前往湖南的旅程。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的远行。

“闽赋唐诗旧擅声”一句,提及了友人在文学上尤其是诗歌方面的才华和造诣。"闽赋"可能指的是福建地区的文风,而"唐诗"则代表了一种高水平的文学传统。这里赞扬了朋友的文学才能,并且表明这种才能已是公认。

“有志向曾言国事,论心何止在科名”两句,则透露出友人不仅才华横溢,更有担天下之志。"有志向曾言国事"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而"论心何止在科名"则显示出友人的胸怀,不仅满足于科举考试的成就。

“毕方夜煽杭都火,大角秋缠蜀道兵”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学问或事业上的热忱和壮志。"毕方夜煽杭都火"中的“毕方”可理解为极尽之意,“夜煽”则是夜以继日的用心,"杭都火"形容学习之热烈;而"大角秋缠蜀道兵"则通过对军事布署的比喻,强调了友人在某一领域的深入钻研和坚韧不拔。

最后,“莫作腐儒场屋话,琅玕满腹正须呈”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期许。"莫作腐儒场屋话"是告诫朋友不要成为只会死记硬背的读书人,而应该有更高远的追求;"琅玕满腹正须呈"则表达了希望朋友将其丰富的学识和才华展现出来,给世界展示。

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与鼓励,以及对友人未来之路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送骆丞谒襄帅广西宪

知君无地种江蓠,看了衡山看九疑。

客路不堪还话别,侯门何处可题诗。

吟青罗带行离岸,唱白铜鞮过习池。

呼酒试浇征马足,绣台油幕有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桂帅钟尚书赴召

老依牙纛撚吟髭,又折梅花话别思。

五岭不遮鸾凤诏,四方都诵鳟鲂诗。

人才晋魏凋零后,国事江淮倥偬时。

赖有老臣经济在,快呼桂醑饯篙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黄天河

天河那可到,山顶翠参差。

村屋煎黄蜡,官炉焙荔支。

地蛮游宦少,县小迓宾迟。

鼻祖曾吟处,荒苔想满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董炎震归攸县

千菊溪头话别情,君行我住两伶俜。

山中有酒招元亮,石上无禾养百龄。

狼尾屋低苔漠漠,龙须菜长水泠泠。

故乡语燕应堪听,莫放扁舟过洞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