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七)

辞家一千里,圆景更弦望。

朝烟航济阴,落日宿汶上。

百川自东逝,千帆皆北向。

结发事明主,事左神益王。

眷兹行役艰,那能不恻怆。

未遂羽仪心,且逐江湖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舟行于淮泗之间的情景。首句“辞家一千里”,简洁有力地表达了离家之远。接着,“圆景更弦望”描绘了月圆之夜,诗人望着月亮,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

“朝烟航济阴,落日宿汶上。”描述了早晨的雾气与日暮的景色,诗人乘船航行在济水和汶水上,随着太阳的西沉,选择在汶上过夜。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百川自东逝,千帆皆北向。”诗人通过描写众多河流向东流去,船只向着北方航行,隐喻着人生的道路和追求的方向。这种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意境。

“结发事明主,事左神益王。”这里提到诗人早年侍奉君主,后来又侍奉左神益王,表明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忠诚。

“眷兹行役艰,那能不恻怆。”诗人感慨于旅途的艰难,内心充满了悲伤和不舍。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对人生旅途不易的深刻理解。

“未遂羽仪心,且逐江湖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羽仪心”可能指为官从政的理想),但仍然选择随波逐流,放任自己于江湖之中。这既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离家远行时的思绪和心境,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八)

朝出乱帆前,暮落千山后。

十日溯春流,未离清济口。

忆初辞里门,不谓行当久。

方舟得旧知,春风共尊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九)

东风吹扁舟,日暮率西浒。

平生学操舟,未识修途苦。

齐鲁冬春交,河源方仰雨。

千里飞尘沙,经旬饮斥卤。

白鸥落遥湍,忧来时自数。

何当狎禽鱼,去作湖山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十)

明月照古堰,夜泊洪河滨。

河流委以输,月亦如环循。

物理有荣悴,发育春风仁。

如何慕古士,卒岁常苦辛。

事情从倒置,何但如积薪。

风尘淹岁月,行路伤心神。

龟蒙不可即,东望空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十一)

冉冉春云度,依依杨柳津。

渺渺长风沙,恻恻远游人。

黄金销欲尽,白发日夜新。

昨日梦故乡,觉来济水滨。

济水千里驰,去去随漂沦。

宁免颜色改,长岐吹暗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