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八)

朝出乱帆前,暮落千山后。

十日溯春流,未离清济口。

忆初辞里门,不谓行当久。

方舟得旧知,春风共尊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河而行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首句“朝出乱帆前,暮落千山后”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旅程的开始与结束,晨起时船只穿梭在纷乱的帆影之间,傍晚时分则停泊在群山的怀抱之中,形象地勾勒出旅途的广阔与时间的流转。

接着,“十日溯春流,未离清济口”描述了诗人在这条河流上航行了十天,仍未离开源头,表达了旅程的漫长与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同时,春天的气息与清澈的水流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忆初辞里门,不谓行当久”则透露出诗人对出发时情景的回忆,以及对旅程持续时间之长的意外感受,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感慨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最后,“方舟得旧知,春风共尊酒”描绘了途中与老友重逢的喜悦场景,春风中共享美酒,不仅增进了友谊,也增添了旅途的乐趣。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情的美好与旅途中的温馨时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旅程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情感的细腻捕捉,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九)

东风吹扁舟,日暮率西浒。

平生学操舟,未识修途苦。

齐鲁冬春交,河源方仰雨。

千里飞尘沙,经旬饮斥卤。

白鸥落遥湍,忧来时自数。

何当狎禽鱼,去作湖山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十)

明月照古堰,夜泊洪河滨。

河流委以输,月亦如环循。

物理有荣悴,发育春风仁。

如何慕古士,卒岁常苦辛。

事情从倒置,何但如积薪。

风尘淹岁月,行路伤心神。

龟蒙不可即,东望空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十一)

冉冉春云度,依依杨柳津。

渺渺长风沙,恻恻远游人。

黄金销欲尽,白发日夜新。

昨日梦故乡,觉来济水滨。

济水千里驰,去去随漂沦。

宁免颜色改,长岐吹暗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十二)

忆我出门时,春风初著柳。

行行阻川途,已落飞絮后。

白日感西飞,黄流正东走。

河流几百折,时时回鹢首。

南风自何来,吹渡古汴口。

须臾走尘沙,奄忽迷九有。

收帆斜日明,青山落吾手。

倚杖看春山,不觉立已久。

前临济水清,那堪照衰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