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可旻的《渔家傲》之十一,体现了词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超脱红尘的思想。其中,“万事到头无益已”一句表达了词人对世间万物的淡然态度,认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这些繁华喧嚣都变得毫无意义。“寻思只有修行是”则显示出词人寻找精神寄托,最终确认只有通过佛教修行才能找到心灵的安宁。
“若送此心游宝地。还容易。”两句描绘了词人将心灵送往净土的心愿,表明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深厚的信仰与坚定的决心。“坐观落日当西坠。万顷红光归眼际。”则是对夕阳西下的美景进行描绘,同时也隐喻了词人内心对佛法智慧的领悟。
“眼开眼闭长明媚。”这一句表达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词人的内心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清净和光明。“此观成时知法味。心欢喜。”则是说,当这种心境建立起来时,词人才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深奥与美好,从而感到内心的喜悦。
最后,“临终决定生莲里。”表达了词人对来世希望能在净土中重生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超脱和对佛法智慧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向往清净之境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