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其四)

佛赞西方经现在。广长舌相三千界。

为要众生生信解。临终迈。不修净业犹何待。

七宝池塘波一派。莲华朵朵车轮大。

华内托生真自在。分三辈。阿鞞跋致长无退。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可旻所作的《渔家傲(其四)》。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佛教西方净土的描绘,表达了对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佛赞西方经现在”,开篇即点明主题,西方净土是佛教中极乐世界的代名,这里被赋予了神性和理想色彩。"广长舌相三千界"则形象地表达了佛陀普度众生的愿望,其舌相能遍及三千大千世界,象征着佛法的无边无际。

“为要众生生信解”,诗人强调了净土信仰对于众生的意义,它能够让人们在生命终结时刻生起正念,得到超脱。"临终迈"一词突显了生命短暂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从而引出后文关于修行净业的紧迫感。

“不修净业犹何待”,这是对那些未能修持净土法门之人的警策,意味着如果不趁早修习,将会错失解脱的良机。"七宝池塘波一派"描绘了极乐世界中的美好景象,七宝构成的池塘水波荡漾,一派祥和之气。

“莲华朵朵车轮大”,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清净和智慧,这里形容其朵朵如车轮大小,展示了净土中的莲花非凡巨大。"华内托生真自在"则表达了信徒通过念佛求生的愿望,在莲花之中重获新生,享受极乐世界的自由自在。

“分三辈”,可能是指根据众生的根性和修行程度而有不同的往生情况。"阿鞞跋致长无退"一句,通过对净土信仰不懈追求的表达,强调了对这份信仰的坚定和持久。

整首诗通过对西方净土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对美好来世的向往,以及对于现世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既是对佛教净土宗的赞颂,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表达。

收录诗词(20)

可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家傲(其十二)

西望乐邦云杳隔。一钩新月弯弯白。

意欲往生何计策。劳魂魄。弥陀一念声千百。

金殿玉楼为屋宅。七重行树强松柏。

华里托生非血脉。真高格。乐天不是蓬莱客。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十五)

休纵心猿驰意马。牢将系念绳头把。

说破十疑因智者。争传写。庐山又结莲华社。

十八大贤居会下。功成五色云西驾。

诸上善人都在那。相迎迓。聚头只说无生话。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六)

清净乐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贪吝。

冉冉思归霜入鬓。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

落日尽边沙隐隐。向西望处归应近。

天乐是时相接引。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七)

理性本来长自在。灵通昭彻光无碍。

因被无明风恼害。真如海。等闲吹动波千派。

五蕴山头云叆叇。遮藏心月无光彩。

六贼会须知悔改。除贪爱。刹那跳出娑婆界。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