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叔清游越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

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忘记了去越国的目的,只因喜欢这郡斋的清幽。
并非热爱世俗的拜访,诗的兴致使我留步。
远处的水面伴着寒冷的树木,城门下遥望远去的小船。
地方长官怜惜文人墨客,不要因此而停下远游的步伐。

注释

忘兹:忘记这个(去越国的事)。
适越意:去越国的意图。
郡斋:郡守的书斋或居所。
幽:幽静。
野情:不拘小节的性情。
岂:哪里,难道。
好谒:热衷于拜访别人。
远水:远方的水面。
带:环绕,伴随。
寒树:被寒气包围的树木。
阊门:城门。
方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怜:怜惜。
文士:文人墨客。
滞游:停留或滞留的旅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表达了诗人对偏远僻静之地的向往和喜爱,那里的环境给予他一份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融为一体。这里所谓的"野情"指的是对自然美景的爱恋,而非世俗功名之争。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是对越地风光的描绘,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色,感受到一股清幽淡远的情怀。"远水"和"寒树"营造出一种深秋或冬季的氛围,而"阊门望去舟"则让人想象到那悠长的河岸与行将消失在视线中的船只,给人以无限遐想。

最后两句"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在这里,"方伯"指的是有见识之人,他们能够理解并怜悯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而"无为成滞游"则意味着在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在和流动。

整首诗通过对越地山水的描写,以及诗人与之交流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渑池崔主簿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

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

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

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

决胜文场战已酣,行应辟命复才堪。

旅食不辞游阙下,春衣未换报江南。

天边宿鸟生归思,关外晴山满夕岚。

立马欲从何处别,都门杨柳正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送榆次林明府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

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稀。

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

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