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道士李道纯所作,名为《双赠程洁庵十六首》中的第十六首。李道纯是中国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之一,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家哲学思想。
“存诚终入圣,致敬便通玄。”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真诚与恭敬的推崇。在李道纯看来,真诚的心灵能够引导人达到圣贤之境,而恭敬的态度则是通往神秘智慧(玄)的关键。这里的“圣”不仅指道德上的圣人,也暗含着道家追求的超凡脱俗、悟道成仙的理想境界。“入圣”和“通玄”体现了道家修行的最高目标。
“动静了无碍,逍遥乐自然。”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和生活态度。在道家哲学中,“动”与“静”并非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状态。真正的修行者能够在动与静之间自由转换,没有障碍。同时,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从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这种生活态度强调的是顺应自然、随缘而行,不为外物所累,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真诚、恭敬、顺应自然、追求内在的平和与超越,体现了李道纯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