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萧瑟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物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以及报效明主的忠诚之心。
首两句“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以巫山、寒江作为背景,将时间定格在黄昏时分,给人一种萧瑟孤寂的感觉。巫山在这里象征着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而寒江则增添了一份严寒与冷漠。
接下来的“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直接切入了战争的氛围,烟尘代表着战乱的混乱和动荡,战鼓声此起彼伏,反衬出江上的船只稀少,显示出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这两句通过古代名贵们的珍贵物品,如同羲之的画作、季子穿着的貂皮大衣,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化和高洁品格的怀念与赞美。
最后,“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展现了诗人的忠诚与坚守。尽管身体多病,但在深秋时分,他依然怀抱着报效国家、侍奉贤君的心愿,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不离不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在动荡时期坚守节操与忠诚的精神。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
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
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
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
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
翠眉萦度曲,云鬓俨分行。
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古苔生迮地,秋竹隐疏花。
塞俗人无井,山田饭有沙。
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