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定武兰亭副本

玉华末命昭陵土,兰亭神迹埋千古。

率更拓本入坚珉,盐帝归装投定武。

薛家翻刻愚贵游,旧石宣和龛御府。

胡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穴豺虎。

维扬苍茫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

纷纷好事竞新模,倾攲丑俗亡遗矩。

如今薛本亦罕见,彷佛典刑犹媚妩。

清欢盛会何足传,右军它帖以千数。

托言此笔不可再,慨然陈迹兴怀语。

今昔相视无已时,手掩尘编对秋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玉华陵的遗迹尚未被发掘,兰亭的神韵深埋在历史长河。
王羲之的书法拓本珍藏在坚硬的美玉中,定武的收藏也有了盐帝的馈赠。
薛家翻刻了这些珍贵的字迹,供贵族们欣赏,旧石则被宣和皇帝收入皇宫。
战乱中的胡尘弥漫,黄河两岸满目疮痍,中原之地成了豺狼出没之地。
扬州的繁华已成过往,百年的文物难以弥补今日的破败。
人们热衷于新的模仿,却丢失了古老的规矩。
薛家的版本已难寻,但其典范魅力依旧。
虽然清雅的聚会难以流传,王羲之的其他作品却有千余件。
他们声称这样的书法无法复制,感叹往事如斯,令人感慨。
今昔对比,无尽思绪涌上心头,我在秋雨中翻阅着尘封的书籍。

注释

昭陵:唐朝皇帝的陵墓。
兰亭:王羲之的名作《兰亭集序》。
坚珉:坚硬的玉石。
定武:古代地名,与书法有关。
薛家:指薛姓书法家。
宣和:宋徽宗年号。
胡尘:北方游牧民族的尘土,代指战乱。
维扬:古扬州,今江苏扬州。
文物:古代的文化遗产。
右军:王羲之,字右军。
尘编:泛指尘封的书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题目为《题定武兰亭副本》。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述一种书法艺术品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全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珍视。

"玉华末命昭陵土,兰亭神迹埋千古"两句,通过对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之陵)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怀旧之情。"兰亭"指的是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著名宴会——兰亭序,这里用来象征书法艺术的高洁。

"率更拓本入坚珉,盐帝归装投定武"两句,诗人通过对古籍和书法作品的提及,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盐帝"可能是指古代某位皇帝与盐有关的典故,而"定武"则是对书法艺术品的一种肯定。

接下来的几句"薛家翻刻愚贵游,旧石宣和龛御府。胡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穴豺虎。"诗人通过描述薛家刻本的珍贵,以及对过去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乱世中的文化保护之难以及对英雄遗迹的怀念。

"维扬苍茫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纷纷好事竞新模,倾攲丑俗亡遗矩。如今薛本亦罕见,彷佛典刑犹媚妩。"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文化状况的忧虑,以及对过去文物难以补救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薛家刻本的稀有与价值。

最后,"清欢盛会何足传,右军它帖以千数。托言此笔不可再,慨然陈迹兴怀语。"诗人通过对书法艺术品的赞美,以及对王羲之(右军)作品数量的提及,再次表达了对于书法艺术的崇敬和珍视。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中文化遗产难以保存的忧虑。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美好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题泽翁小卷(其四)

寂寞小桥前,山人住何处。

村童酤酒随,策杖同归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题徐观之字说

堂空一鉴悬,万古光潋滟。

彼自有盈虚,我要无亏欠。

阴祲不能蚀,尘埃不能掩。

只于事上观,足为操舍验。

形式: 古风

题砥斋

古剑蟠双蛟,瑞景腾丰城。

耿耿涵义气,凛凛无俗情。

尘世三十载,世事嗟冥冥。

当道舞狐鼠,白昼嘷山精。

秋风清夜发,匣内铿然鸣。

故人耿介士,有砥静且平。

寄语善持保,功用真难轻。

莫授刀锥铦,耗蚀徒攲倾。

许我砺英芒,一抹霜花明。

北扫京洛暗,南击猩鼯腥。

弹铗倚霄汉,掌上风云惊。

物莫不有用,时兮非人能。

形式: 古风

题涵古(其二)

平生意广奈才疏,学未成时家已癯。

蚤慕沧洲穷广大,晚依丽泽沃焦枯。

先儒凛凛今如在,圣道洋洋孰与图。

两字高题时仰止,千江一月几曾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