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其一)

青溪千仞出尘氛,振锡还惊虎豹群。

游客屡窥丹检字,高僧多卧石楼云。

风生大壑诸峰应,涧落平田众水分。

招隐卜居原此地,重来休勒北山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其一)》描绘了一幅幽深而宁静的山中景象。首句“青溪千仞出尘氛”,以青溪源头的深远和高洁,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与超凡。"振锡还惊虎豹群",锡杖轻挥,连猛兽也为之退避,展现了登山者的威仪和山中的原始野性。

接下来的两句,“游客屡窥丹检字,高僧多卧石楼云”,通过游客对山中秘境的好奇和高僧静修的形象,揭示了山中既有世俗探访者,也有超脱尘世的修行者,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风生大壑诸峰应,涧落平田众水分”描绘了山风在山谷间回荡,引发群峰共鸣,山涧水声潺潺,滋润着下方的农田,动静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片隐逸之地的喜爱和向往:“招隐卜居原此地,重来休勒北山文”。他希望在此地觅得隐居之所,再次来访时,不愿再用文字记录,而是要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含哲理,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其二)

千岩云气混重溟,竹院松扉白昼扃。

金锡乍飞游鹤去,贝书初诵毒龙听。

荒台花雨空留碧,阴洞苔文尚带青。

浮世始知无住著,长生还欲问仙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其三)

沧凉初日上云楼,金地应悲露草秋。

龙象岂知千仞换,江山虚道百年游。

岩前散发思高卧,石上看梅得暂留。

为道远公能结社,东林岁晚一相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安期岩

绝磴阴阴松栝围,仙宫寂寞见霓衣。

曾传海上青骡去,谩道山中白鹤归。

霞起远分丹洞色,日生初弄石门晖。

浮云变化成今古,谁似凌空一舄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陈公聘宪使提五州兵征海寇有作次韵(其一)

吴城遥望雪初残,又领奇兵过瘴滩。

龙节夜驰霜月暗,鸾旗阴曳海风寒。

关山应叹辞家远,恩遇方知报主难。

预喜铙歌归有日,封章须献五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