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

此生老矣益飘零,汤饼来年又何所。

是身如寓敢求安,更筑小轩名以寓。

凭谁叫阍与帝语,有客多艰乃如许。

水花为客啼红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一生已经老去,更加漂泊不定,明年再来吃汤饼又能期待什么呢。
这身体就像寄居,哪里敢期望安宁,我还要建个小屋,取名‘寓’以寄托心情。
谁能替我去向天帝诉说,访客如此艰辛,竟会如此。
水花仿佛在为客人哭泣,落下如红雨般。

注释

此生:一生。
老矣:老去。
益:更加。
飘零:漂泊不定。
汤饼:旧时习俗,新年吃的食物。
何所:期待什么。
是身:这身体。
寓:寄居,寓言。
敢求安:敢期望安宁。
更筑:再建。
小轩:小屋。
名以寓:取名寄托。
凭谁:谁能。
阍:守门人。
帝语:天帝诉说。
有客:访客。
多艰:艰辛。
乃如许:竟会如此。
水花:比喻泪水。
啼红雨:像红雨般落下。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无依的境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首句"此生老矣益飘零",直接揭示了诗人的衰老和生活的动荡不安。"汤饼来年又何所"暗示着诗人对未来一年的生活没有把握,不知何处安身。"是身如寓敢求安"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深知自身如同寄居他处,不敢奢望安宁。

诗人通过"更筑小轩名以寓",设想建造一个小屋作为暂时的栖息之所,反映出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无奈。"凭谁叫阍与帝语"一句,诗人想要向天帝申诉自己的困境,但无人能为之代言,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孤独。

最后两句"有客多艰乃如许,水花为客啼红雨"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水花比喻为哭泣的客人,泪水如红雨落下,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苦楚和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

收录诗词(27)

欧阳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二子

先君以官贫,我仍遗以安。

但愿两儿健,扶持一翁孱。

何须待门生,悠然柴桑閒。

形式: 古风

游愚堂

闻说名园尚修竹,花压颓垣笋穿屋。

雨痕半掩壁间题,饥鼠跳梁狐昼啼。

前人已为后人笑,后人更使谁人悼。

呜呼全盛几时奈衰何,古人兴废何其多。

形式: 古风

句(其十五)

爱山如爱酒,畏暑如畏虎。

出门寻旧游,缺月四更吐。

形式: 押[麌]韵

句(其四)

故人惊会面,新恨说从头。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