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五)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睡。

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欢易致。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

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独自饮酒放声歌唱,傍晚也独自喝醉入睡。
还没喝完一壶酒,就已经三次独自醉倒。
不要嫌弃饮得少,且享受它带来的欢愉容易获得。
一杯接一杯,最多不过三四杯。
就能感到心情舒畅,完全忘记身边琐事。
再勉强自己一杯,陶醉中忘却所有烦恼。
那些一次能喝一石酒的人,只认为多饮才珍贵。
等到他们醉得不省人事,其实与我也无差别。
笑着谢绝那些酗酒的人,他们的酒钱只是白白花费。

注释

朝:早晨。
独醉歌:独自饮酒并唱歌。
暮:傍晚。
独醉睡:独自喝醉后入睡。
未尽:还没吃完。
一壶酒:一壶酒。
三独醉:三次独自醉倒。
喜欢易致:容易获得快乐。
一杯复两杯:一杯又一杯。
多不过三四:最多不超过三四杯。
心中适:心情舒畅。
身外事:身边的事务或烦恼。
陶然:形容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遗万累:忘却所有烦恼。
一饮一石者:一次能喝一石(古代计量单位,约等于十斗)酒的人。
徒:只。
以多为贵:认为多饮才珍贵。
酩酊:形容大醉的样子。
无异:没有区别。
笑谢:笑着拒绝。
多饮者:酗酒的人。
酒钱徒自费:酒钱只是白白花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属于他模仿南北朝时期诗人陶潜(即陶渊明)的风格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酒的享受和独自醉酒的喜悦。

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淡远,体现了白居易倡导的“为民请命”和“使人人皆能读”的文学主张。诗人通过对日常饮酒情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情感态度。

诗中“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表明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对自我精神状态的满足。接着,“勿嫌饮太少,且喜欢易致”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认为不必追求过多,只需享受当下即可。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这几句突出了诗人的饮酒理念,即只要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就能体验到内心的满足和对外界烦恼的遗忘。

最后,“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则是诗人在感受到酒精作用后,对世间纷扰的进一步放弃。接下来的“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批评了那些只追求喝更多酒而不重视品味的人,认为他们与自己在醉意上并无不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乐当下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六)

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

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

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

赖逢家酝熟,不觉过朝昏。

私言雨霁后,可以罢馀尊。

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

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

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

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

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

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七)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

与我不相见,于今四五年。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来晤言。

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

明月又不驻,渐下西南天。

岂无他时会,惜此清景前。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八)

家酝饮已尽,村中无酒酤。

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怀何。

有客忽叩门,言语一何佳。

云是南村叟,挈榼来相过。

且喜尊不燥,安问少与多。

重阳虽已过,篱菊有残花。

欢来苦昼短,不觉夕阳斜。

老人勿遽起,且待新月华。

客去有馀趣,竟夕独酣歌。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九)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馀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