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九)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馀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形式: 古风

翻译

破旧的衣服布满补丁,颜回一碗饭食简单。
他却快乐于自己的志向,忘掉了饥饿寒冷的艰难。
如今我是何等人,品德比不上那些先贤。
衣食尚能勉强维持,为何还不满足心不安。
何况在这清溪河畔,居住的地方宁静悠闲。
榆柳树栽了上百棵,茅草屋有十几间。
冬天背靠屋檐晒太阳,夏天在山涧泉水中洗浴。
日出还没起床,日落又已安然入睡。
西风吹过村落,八月的天气凉爽宜人。
只有鸡犬的叫声,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时常举杯独酌,遥望东南的群山。
小侄子刚开始学走路,拉着我的衣角在我面前嬉戏。
如此生活已足够快乐,希望能像颜回那样简单纯粹。

注释

原生衣:破旧的衣服。
百结:布满补丁。
颜子:颜回,孔子的弟子,以贫寒而乐道著称。
先贤:古代的贤人或道德高尚的人。
衣食幸相属:衣食勉强够用。
相属:连接,此处指勉强维持。
胡为:为何。
不自安:不能自我满足。
清渭曲:清澈的渭水边。
居处:居住的地方。
茅茨:茅草屋顶。
十数间:十几间。
寒负檐下日:冬天背靠屋檐晒太阳。
热濯涧底泉:夏天在山涧泉水中洗澡。
日入已复眠:日落后又再次入睡。
西风满村巷:西风吹遍村庄的小路。
鸡犬声:鸡鸣狗叫的声音。
车马喧:车马的嘈杂声,象征世俗的纷扰。
一尊酒:一杯酒。
东南山:指东南方向的山峦。
稚侄:年幼的侄子。
初学步:刚开始学走路。
庶几:差不多,希望。
颜与原:颜回和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以清贫乐道著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古贤和自己目前的平凡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向往。开篇“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两句,借用孔子的学生颜回简约无华的生活来反映出诗人对古贤生活状态的赞美。接着,“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表明了颜回在贫困中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从而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则是诗人自谦,认为自己无法与古代圣贤相比。然而,“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显示了诗人对于目前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和平静接受现状的心态。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描绘了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环境。接下来的几句“榆柳百馀树,茅茨十数间。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致的欣赏和享受。

在“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悠闲生活的向往,他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忙碌的境界。而“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则是对当时季节特征的描绘。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一句,通过对比城市中的喧嚣与田园生活中的宁静,强化了诗人对于乡间生活的偏好。紧接着,“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寻得闲适之趣。

最后两句“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描绘了家乡的温馨和亲子之间的甜蜜互动,同时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颜回一样,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从而达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

湛湛尊中酒,有功不自伐。

不伐人不知,我今代其说。

良将临大敌,前驱千万卒。

一箪投河饮,赴死心如一。壮士磨匕首,勇愤气咆?。

一酣忘报雠,四体如无骨。

东海杀孝妇,天旱踰年月。

一酌酹其魂,通宵雨不歇。

咸阳秦狱气,冤痛结为物。

千岁不肯散,一沃亦销失。

况兹儿女恨,及彼幽忧疾。

快饮无不消,如霜得春日。

方知曲糵灵,万物无与匹。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一)

烟霞隔悬圃,风波限瀛州。

我岂不欲往,大海路阻修。

神仙但闻说,灵药不可求。

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

逝者不重回,存者难久留。

踟蹰未死间,何苦怀百忧。

念此忽内热,坐看成白头。

举杯还独饮,顾影自献酬。

心与口相约,未醉勿言休。

今朝不尽醉,知有明朝不。

不见郭门外,累累坟与丘。

月明愁杀人,黄蒿风飕飕。

死者若有知,悔不秉烛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二)

吾闻浔阳郡,昔有陶徵君。

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

尝为彭泽令,在官才八旬。

愀然忽不乐,挂印著公门。

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

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云。

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

人间荣与利,摆落如泥尘。

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三)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