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泛小孤山下

烟水月明处,中流一溯洄。

湖过彭蠡尽,湖到小孤回。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

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泛舟至小孤山下的宁静与神秘景象。首句“烟水月明处”,以烟雾缭绕的水面和明亮的月光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接着,“中流一溯洄”则暗示了诗人独自在水流中逆流而上,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探索未知。

“湖过彭蠡尽,湖到小孤回”两句,通过描述湖水经过彭蠡(古代湖泊名)直至抵达小孤山的旅程,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化。这里的“回”字不仅指地理上的转向,也暗含着情感上的转折,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不同寻常的体验。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孤独的鹤从舟旁掠过,似乎在与诗人进行无声的交流;而深水中的鱼儿仿佛被诗人的琴曲所吸引,前来聆听。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想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思考与感慨。在稀疏的柳树岸边,悠扬的长笛声似乎在为某个人或某种情感哀悼,但具体为何,却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夜登小孤山和壁间韵

閟寝神宫最上头,客来孤啸海关秋。

谁标铁柱成终古,却笑金焦属下流。

崖势欲随惊鹘飏,鼓声时逐怒涛浮。

彭郎相望情何许,指点蛾眉月上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舟中望九华

九峰何崱屴,秀出东南隅。

分根掷黄海,削黛参匡庐。

名与八桂泐,地近三天都。

楚江走其下,练带烟中铺。

秋水淬剑锷,清波濯芙蕖。

天色矗破碎,云气交模糊。

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可望不可即,信矣高真居。

一帆去何驰,百里青犹馀。

长呼谪仙人,山中近何如。

形式: 古风

荻港舟次遇徐逊斋太守罢官归滇南

浮云变态何须臾,此翁今作溪上客。

见山一笑神已往,随处题诗兴成癖。

意外相逢山水间,惊定成欢话畴昔。

畴昔立马来江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黄州竹楼卧苏轼,新安炼溪钓任公。

仆也骑驴看山至,一榻陈蕃荷高谊。

雅吹投壶兴有馀,风前时露烟霞气。

纷纷宾从厌梁肉,公也斋居饱馆粥。

一鱼不受清已极,五裤得歌乐亦足。

今朝权被归去来,侂傺妻孥散僮仆。

片帆晓拂菰蒲开,只影夜抱鱼龙宿。

我闻碧鸡山与金马连,名胜秀出西南天。

公也茅屋居其间,数顷尚有桑麻田。

著书岁月且未艾,翁自禀此何忧焉。

只有贱子感填臆,短歌饮气别不得。

风波一失万里长,落落行藏谁其商。

更语东山且休卧,汉廷早晚诏循良。

形式: 古风

天门山

我登南梁山,下瞰岷江流。

大江天险限南北,兹作巨镇当上游。

熊蹲狮伏势绝陡,急洑盘涡此间走。

初疑鳌窟忽掀翻,倒插双螺碍星斗。

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

两崖屹立成千秋,却笑龙门只培塿。

嵌空怪石何嵷巃,万丈起自蛟龙宫。

阴厓破碎浪花蹴,绝顶的皪霞光烘。

浔阳九派浩东去,径须一束缓其怒。

从此滔滔入海流,此是江山不平处。

江山锁钥当吴头,上流有事兹咽喉。

谁知设险固无益,兴亡过眼谁能留。

寄奴宫殿今何在,王浚楼船万古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