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未曾谋面已耳闻,文采出众果然非同凡响。
仿佛遇见了才子祢衡,又似看到了俊逸的鲍照。
梦中巴山细雨蒙蒙,家乡与汉水云雾相接。
慈爱的母亲思念爱子,多少次泪水打湿了衣裙。

注释

未识:未曾认识。
已先闻:已经事先听说。
清辞:清新的文辞,这里指诗文才华。
果:果然。
出群:超出众人。
如逢:好像遇到。
祢处士:祢衡,东汉末年名士,以才情著称。
似见:似乎见到。
鲍参军:鲍照,南朝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参军。
梦暗:梦中昏暗的景象,形容梦境或心情的忧郁。
巴山雨:巴地的山雨,泛指南方的雨,这里借指诗人故乡的雨景。
家连:家乡相连,比喻与家乡情感紧密相连。
汉水云:汉水边的云彩,代表诗人的故乡,因汉水流经多省,此处泛指。
慈亲:慈爱的亲人,多指母亲。
思爱子:思念心爱的儿子。
几度:多少次。
泣沾裙:哭泣到泪水沾湿了裙子,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岑参在唐朝创作的,名为《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从艺术风格和内涵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送别之情的诗篇。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 这两句表明作者对弘文李校书的才华早有所闻,他的文词清新脱俗,超乎常人。这里的“清辞”不仅指语言的美好,更映射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这两句以历史上的高士、忠臣比喻弘文李校书的品格和才华,将其置于崇高的地位。通过这种比较,强调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梦中的巴山雨和家乡的汉水云都是作者心中难以忘怀的情感寄托。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故土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最后两句则转向弘文李校书对其慈亲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几度”来强调这种思念并非一时,而是反复发生的深切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岑参对友人的敬重和送别之情,更透露出古人对于家庭、亲情的珍视与眷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

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

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

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

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

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刘郎将归河东

借问虎贲将,从军凡几年。

杀人宝刀缺,走马貂裘穿。

山雨醒别酒,关云迎渡船。

谢君贤主将,岂忘轮台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

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

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

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