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遥望远方的中原,烽烟弥漫之外,众多的城池林立。
回想当年,花丛柳荫之中,华丽的宫殿楼阁。
万岁山前,珠宝环绕,蓬莱宫中,笙歌悠扬。
如今却是铁蹄遍野,战乱尘土飞扬。军队在哪里?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兵器。
百姓又在哪里?许多人填满了沟壑。感叹江山依旧,但村落稀疏,一片荒凉。
何时能手提利剑,率领精锐部队,一马当先横渡清澈的黄河和洛水。
待战争结束,我将归来,再次游览汉阳,骑着黄鹤飞翔。

注释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荒烟:战争后的荒芜景象,烽烟。
城郭:城市和城墙。
花遮柳护:形容昔日繁华的景象。
凤楼龙阁:形容皇家宫殿。
珠翠:形容贵重的珠宝。
蓬壶殿:神话中的仙宫,此处代指宫殿。
膏锋锷: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兵器。
填沟壑:死亡,此处指百姓因战乱而死。
请缨:请求出征,古代勇士表示愿意为国效力。
锐旅:精锐部队。
清河洛:黄河和洛水,泛指中原地区。
汉阳游:指游览汉阳,可能指诗人故乡或象征和平之地。
黄鹤:传说中的仙鸟,此处可能象征归乡的愿望。

鉴赏

这首《满江红·其二》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表达了他对中原沦陷、江山破碎的深深忧虑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开篇"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描绘出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昔日繁华已成荒烟,城郭破败。接着追忆往昔,"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国运的衰落。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是对往日宫廷奢华生活的回忆,与今日的"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接下来的"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直接控诉战争对士兵和百姓的摧残。

词人发出豪情壮志,"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表达出他渴望披挂上阵,收复失地的愿望。结尾"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则以超脱的想象,寄托了他对和平归隐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岳飞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报国之志。

收录诗词(16)

岳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 字:鹏举
  • 籍贯: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
  • 生卒年:1103—1142

相关古诗词

凌丹亭

石门莎径绿回环,月挂虚檐滴露寒。

自有松风时度曲,我琴高挂不须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巾山晓望

角逐东来几巨鳌,化为奠位两山高。

江枫作意红千叠,野水何心绿一遭。

露洗松巅沈晓籁,霜明天际察秋毫。

会须竹院求馀地,岁晚安閒读楚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水调歌头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

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

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

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

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满江红.甫敬赋满江红,敬祝百千遐算,甫再拜

碧海迢遥,曾窥见、赤城楼堞。

因傲睨尘寰,犹带凭虚仙骨。

武库胸中兵十万,文场笔阵诗千百。

记向来、小试听胪传,居前列。世间事,都未说。

亲为大,官毫末。况诸郎钟庆,夙龄英发。

银菟颁符方易地,金銮寓直行趋阙。

更相期、尽节早归来,传丹诀。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