坰请作枣饮诗

阿坰自说枣饮法,请我试吟枣饮诗。

手提北湖折脚鼎,北湖见之已解颐。

罂粟作腐杏成酪,来问白苏侬饱知。

他时携去寻衲子,通红更拨骐驎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阿坰告诉我枣饮的做法,邀我尝试写一首关于枣饮的诗。
我手持着从北湖得到的弯曲脚的锅,看到它就忍不住笑了。
用罂粟酿出的酒像腐烂的杏仁奶,来询问我是否知道白苏的滋味。
将来我会带着它去找和尚,还会给孩子们尝尝那通红的美味。

注释

阿坰:一个人的名字或地名。
枣饮法:制作枣子饮料的方法。
试吟:试着写诗。
北湖:一个湖泊的名字。
折脚鼎:形状奇特的锅。
解颐:引起欢笑,使人愉快。
罂粟:一种植物,用于提取鸦片。
杏成酪:类似杏仁的乳制品。
白苏:可能指某种香料或食材。
饱知:熟知。
衲子:和尚或修道者。
通红:非常红艳。
骐驎儿:孩子们的昵称,也可能指好喝的枣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亲昵和谐的生活情景,诗人被朋友阿坰邀请尝试新制成的枣饮,并且写下了相关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枣饮制作过程的细腻描述,如“罂粟作腐杏成酪”等,用词丰富,意象鲜明,展现出一种生活的从容和对美好事物的享受。

"手提北湖折脚鼎,北湖见之已解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对这份美酒的共同赏识。北湖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也许是两人常会面的地方,这里的“折脚鼎”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容器,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气息。

"来问白苏侬饱知。" 这句中,“白苏侬”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而“饱知”则表达了对美酒的满足和了解,这里传递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

"他时携去寻衲子,通红更拨骐驎儿。"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携去寻衲子”可能是在说找人修补衣物,而“通红更拨骐驎儿”则是对这种生活细节的一种形容,给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小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美酒以及生活本身的热爱与享受。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坰邀公卷煎茶

阿坰手持都堂胯,百千砗磲未论价。

渴心知我生尘埃,故遣一瓯官茗来。

上方井水绝世无,中?谷帘定庸奴。

径当浇汝三尺喙,要著胸中万卷书。

外家典刑有诸老,封胡羯末端复好。

皎如珊瑚在琳房,况乃薰以正焙香。

阿坰性独爱文字,望见俗物辄走避。

虽然此事已可久,莫负从来铁御史。

形式: 古风

将至宋先寄相之二首(其二)

清洛日日换好怀,飞英又掠帆影来。

说似同行木上坐,眼中阿相安在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将至宋先寄相之二首(其一)

树底树头无落英,晴鸠得得唤晚晴。

玉芽方入小分盏,故有鸧鹒来一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将至泗上微雪快晴

僧伽怜我来,娱我六出英。

又复忧我寒,迎我以好晴。

何以谢僧伽,汲水添净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