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许裳题宣平里古藤

欲结千年茂,生来便近松。

迸根通井润,交叶覆庭秾。

历代频更主,盘空渐变龙。

昼风圆影乱,宵雨细声重。

盖密胜丹桂,层危类远峰。

嫩条悬野鼠,枯节叫秋蛩。

翠老霜难蚀,皴多藓乍封。

几家遥共玩,何寺不堪容。

客对忘离榻,僧看误过钟。

顷因陪预作,终夕绕枝筇。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渴望结成千年繁茂,生来就与松树为邻。
根系深入井水滋润,枝叶交错庭院浓密。
历经朝代更换主人,树干盘旋如龙在空。
白天微风吹动影子纷乱,夜晚细雨声声沉重。
树冠密集胜过丹桂,层层高耸像远处山峰。
嫩枝上悬挂着野鼠,枯枝间秋虫鸣叫不停。
翠绿的老叶经霜不凋,树皮皱裂苔藓新生。
几家远远欣赏它的美,哪座寺庙容纳不下它的庞大。
客人面对它忘记离愁,僧人看着它误听钟声。
我曾陪同观赏,整夜手持竹杖围绕树干漫步。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副古藤的生长与变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欲结千年茂,生来便近松。迸根通井润,交叶覆庭秾。" 开篇四句以古藤为主体,勾勒出其生长在松旁,根系深远,与井水相连,枝叶繁茂,覆盖庭院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古藤的雄伟,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生命力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历代频更主,盘空渐变龙。昼风圆影乱,宵雨细声重。" 接下来的四句则描绘了古藤随历史沧桑变化,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古藤见证了朝代更迭,自身也在自然中逐渐蜕变,仿佛龙形蜿蜒,昼夜风雨中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感。

"盖密胜丹桂,层危类远峰。嫩条悬野鼠,枯节叫秋蛩。翠老霜难蚀,皴多藓乍封。" 这一部分诗句则更加细致地描绘了古藤的具体形态与生长状态,从密布如丹桂的枝叶到危险如远山的结构,再到野鼠在嫩条上嬉戏,枯节中蛩鸣的生动画面,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和赞美。

"几家遥共玩,何寺不堪容。客对忘离榻,僧看误过钟。顷因陪预作,终夕绕枝筇。" 最后四句则转向人与古藤之间的关系,诗人提到几家人共同享受这份自然之美,而某些寺院却难以容纳如此宏伟的景观。客人在离去时对古藤生长的地方有所留念,而僧侣则因过于专注而误解了时间的流逝。诗人的友人许裳与其共同参与了这次题写宣平里古藤的活动,终日绕行于枝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融入自然的审美情怀。诗人不仅赞美了古藤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1)

张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籍贯:清河
  • 生卒年:公元895年

相关古诗词

送南海僧游蜀

真修绝故乡,一衲度暄凉。

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

定中船过海,腊后路沿湘。

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萝蔓盖铜梁。

却后何年会,西方有上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薛郎中赴江州

几州闻出刺,谣美有江民。

正面传天旨,悬心祷岳神。

尺书先假路,红旆旋烧尘。

郡显山川别,衙开将吏新。

散招僧坐暑,闲载客行春。

听事棋忘着,探题酒乱巡。

好编高隐传,多貌上升真。

近日居清近,求人在此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观江南牡丹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

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

举世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

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

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还。

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