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十片寒冷的湖泊闪烁着冰光,千年白浪深深扎根。
古老的崖壁颜色深沉,层层叠叠的老苔藓痕迹斑驳。
想要描绘出巨大的海龟背脊,低头却看见像北斗七星的浅盆。
只担心有人会说这是危险之地,然而平坦的土地上竟升起巍峨的昆仑山。

注释

十片:形容湖面之多。
寒湖:冰冷的湖泊。
滑:光滑如镜。
千秋:千年。
白浪根:深深的白浪根基。
苍苍:深青色。
古崖:古老的崖壁。
色:颜色。
叠叠:层层叠叠。
老苔痕:古老的苔藓痕迹。
欲象:想要描绘。
巨鳌:巨大的海龟。
顶:背脊。
科斗盆:像北斗七星形状的浅盆。
唯愁:只怕。
作险说:被说成危险。
平地:平坦的土地。
起昆崙:突然出现像昆仑山一样的高地。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十片寒湖滑”,以十个形容词“寒”和“滑”生动描绘了石头表面的冷冽质感和水面的流畅,暗示其来历可能与水有关。接着,“千秋白浪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水的意象,仿佛石头曾是浪花沉淀的根基,历经岁月洗礼。

“苍苍古崖色”描绘石头古老的颜色,给人以沧桑感,而“叠叠老苔痕”则通过密集的青苔痕迹,展现出石头历经风雨的痕迹和时间的印记。诗人将石头比作“巨鳌顶”,象征其高大雄浑,又将其置于“科斗盆”之下,形成对比,凸显其巨大和周围环境的渺小。

最后两句“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表达了诗人对石头形态的惊叹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他担心有人会误以为这样的石头出自险峻之地,实际上它却如同平地崛起的昆仑山,寓意着平凡中蕴含的不凡气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赞美了石头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沉淀,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吴正仲遗新茶

十片建溪春,乾云碾作尘。

天王初受贡,楚客已烹新。

漏泄关山吏,悲哀草土臣。

捧之何敢啜,聊跪北堂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其六)次韵夜过新开湖忆二御共泛

出舟湖渺渺,月白绝纤氛。

已见水如鉴,莫生波上云。

独征何慕侣,冷酌不知醺。

露下清吟久,同心本爱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其五)次韵临淮感事

楚舸高帆未可开,满帆风暴作阴雷。

圣文亹亹伤漂溺,世路纷纷自往来。

浮磬犹闻传激越,沉妖不见锁渊回。

连陂蛙黾鸣无数,安得周官为洒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其三)次韵晚泊睢阳

日下绣衣客,江南燕尾艎。

迹虽同鹢退,心不假犀凉。

旧国旌旄去,包原苑囿荒。

临堤一怀古,柳上见微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