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形式: 古风

翻译

洛阳的人谁能不死,戡死的消息传到长安。
我是了解戡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泪流满面。
戡在山东军中辅佐,非正义之事他不会参与。
他毅然向西而来,行事正直如箭一般。
能这样做的人,人人都认为很难得。
人们说在光明的时代,他应置身朝廷之中。
有人期望他任职谏官,有事他会直言不讳。
也有人希望他在御史台,有邪恶他会弹劾。
可惜这两者都不如意,他终身只是闲职。
最终未能有一天,直言敢谏站在君王前。
他的身体随众人一样,安葬在北邙山。
平生刚烈的内心,正直之气永存其间。
贤者为百姓而生,生死似乎由天定。
如果说天不爱人,为何生出这样的贤者。
如果说天真爱民,为何又夺走他的年华。
茫茫的自然变化中,谁掌握了这样的权力呢?

注释

洛阳:古都,这里指洛阳人。
戡:人名,此处指诗中所提到的贤者。
山东军:古代的一个军事区域,位于今山东省。
干:参与,干预。
拂衣:表示决绝离去的姿态。
朝端:朝廷,朝政的核心位置。
谏司:古代负责向皇帝进谏的官署。
宪府:古代掌管司法监察的官署。
敛葬:安葬,下葬。
北邙山:古代洛阳附近的山,常作为墓地。
贤者: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元化:自然,宇宙的变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哭孔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孔戡不幸早逝的哀悼和对天道不公的质疑。

诗歌以洛阳城中的战乱与死亡开篇,迅速转向孔戡之死,诗人自称为知情者,对此事感到悲痛。接着叙述孔戡在山东军中立下的功劳,以及他坚持正义,不可动摇的品格。这一节通过“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等句子,塑造了孔戡刚毅不屈的形象。

随后诗人转入反思,谈及孔戡虽然有才能和正直之心,却未能在朝廷中得到重用,甚至未能长久生存。这里通过“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一句,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同情与无奈。

接下来,诗人借孔戡之死,发出了对天道是否公正的疑问。“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命不可预知和英雄短命的困惑。

最后,诗中以“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作为结尾,这不仅是对孔戡个人悲剧的总结,更是对整个宇宙与人间正义力量运行机制的一种无奈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语言简洁有力,是白居易擅长的风格,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正义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哭王质夫

仙游寺前别,别来十年馀。

生别犹怏怏,死别复何如。

客从梓潼来,道君死不虚。

惊疑心未信,欲哭复踟蹰。

踟蹰寝门侧,声发涕亦俱。

衣上今日泪,箧中前月书。

怜君古人风,重有君子儒。

篇咏陶谢辈,风流嵇阮徒。

出身既蹇屯,生世仍须臾。

诚知天至高,安得不一呼。

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

皆享千年寿,多于王质夫。

不知彼何德,不识此何辜。

形式: 古风

哭刘敦质

小树两株柏,新土三尺坟。

苍苍白露草,此地哭刘君。

哭君岂无辞,辞云君子人。

如何天不吊,穷悴至终身。

愚者多贵寿,贤者独贱迍。

龙亢彼无悔,蠖屈此不伸。

哭罢持此辞,吾将诘羲文。

形式: 古风

哭师皋

南康丹旐引魂回,洛阳篮舁送葬来。

北邙原边尹村畔,月苦烟愁夜过半。

妻孥兄弟号一声,十二人肠一时断。

往者何人送者谁,乐天哭别师皋时。

平生分义向人尽,今日哀冤唯我知。

我知何益徒垂泪,篮舆回竿马回辔。

何日重闻扫市歌,谁家收得琵琶伎。

萧萧风树白杨影,苍苍露草青蒿气。

更就坟前哭一声,与君此别终天地。

形式: 古风

哭李三

去年渭水曲,秋时访我来。

今年常乐里,春日哭君回。

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

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

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