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题且过庵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淡然态度,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首句“山边架屋偏留我”,以山边的小屋象征人生的栖息之所,暗示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守自我。接着,“双袖龙钟岂有他”一句,以“龙钟”形容岁月的痕迹,表达出时间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道法也因长病减,闲情毕竟老年多”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长病使他对道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年老则让他拥有了更多闲暇时光,可以静心思考和享受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即在逆境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在平静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自将破罐炊水食,偶就新篇向佛歌”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使用破罐煮水做饭,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寓意着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和坚韧。向佛歌唱新篇,则展现了诗人通过信仰寻求心灵寄托和创作灵感的过程。
最后,“昨日已过今且过,不知明日又如何”两句,以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下珍惜的态度。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不必过于忧虑未来,应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享受每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与智慧,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