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杨夹通津,修竹带北冈。
寻行不知远,时闻芝朮香。
渡溪陟翠巘,松柏高苍苍。
木杪见栌檐,塔庙居上方。
盘步曲折峻,入门庭宇荒。
道人貌清羸,趺坐临朝阳。
手持天竺书,贝叶翻金光。
炉残柏子烧,龛续明灯长。
见我默不语,举杖鸣匡床。
以示清静观,妙出转徙乡。
我从绝塞来,尘侵两鬓霜。
形骸久颠顿,思逐归鸟藏。
偶来叩禅扃,夐与人世忘。
金篦刮病膜,清冰沃烦肠。
铁牛耕石田,海底种扶桑。
超然越初地,青莲泥中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穿越自然风光,寻访佛教圣地的景象。开篇“长杨夹通津,修竹带北冈”便营造出一派静谧幽深的意境,接着“寻行不知远,时闻芝朮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神秘佛法的追求与感受。
诗中的“渡溪陟翠巘,松柏高苍苍。木杪见栌檐,塔庙居上方”则展示了行者登山入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与建筑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
“盘步曲折峻,入门庭宇荒。道人貌清羸,趺坐临朝阳。”这一段落中,“盘步”和“曲折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路蜿蜒的艰难,而“道人貌清羸”则展现了一位修行者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的后半部分“手持天竺书,贝叶翻金光。炉残柏子烧,龛续明灯长。”通过对宗教仪式的描写,如持经、翻经、燃香等,传递了一种敬虔和内心之光的象征。
行者与道人的交流在“见我默不语,举杖鸣匡床。以示清静观,妙出转徙乡。”中得到了体现,通过这一行为展示了对修行生活的认同与向往。
最后,“我从绝塞来,尘侵两鬓霜。形骸久颠顿,思逐归鸟藏。”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心怀归隐的愿望,而“偶来叩禅扃,夐与人世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红尘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佛教寺庙和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超凡脱俗心境的抒写,展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人生追求。
不详
萧萧庭下柳,曾学舞腰支。
秋风吹暮夜,半落小蛾眉。
人生自无定,空叹叶辞枝。
缲丝丝缕长,当窗织流黄。
纤纤弄龙杼,不作舞衣裳。
裁缝付边使,岂待见秋霜。
窈窕月华来,对月理瑶筝。
将心托弦语,几弄未成声。
非关霜气涩,不忍苦分明。
井上梧桐树,花黄落点衣。
夜深花里鸟,相并不相离。
美人朝汲水,惊起却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