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

立朝观大节,炳炳在行己。

李唐号多才,屹立整颓纪。

前狄后有韩,高风世仰止。

孤忠翼正祚,大论辟非礼。

老干挺冬岭,明魄浸秋水。

均抱扶世心,勋学岂殊轨。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朝廷中观察重要的道德原则,光明磊落体现在自我行为上。
唐朝被誉为人才济济,稳固地重建了衰败的时期。
先有狄仁杰后有韩愈,他们的高尚品格被世人敬仰。
他忠诚于国家,支持正统,反对不合礼法的行为。
年迈的身躯如同冬日山岭般坚韧,智慧如秋水般清澈。
他怀揣着拯救世界的决心,无论是功业还是学问,都遵循正道。

注释

大节:重要的道德原则。
炳炳:光明磊落。
李唐:唐朝。
颓纪:衰败的时期。
孤忠:忠诚无二。
大论:重大理论或主张。
老干:年迈的身躯。
明魄:智慧或清明的心灵。
勋学:功业和学问。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儒家学者理想与气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立身处世、保持高尚品格的重视。

"立朝观大节,炳炳在行己。"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古代圣君贤相如何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模范的推崇。大节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原则,而“炳炳在行己”则强调了这种品德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李唐号多才,屹立整颓纪。" 这里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伟人——李耳(即孔子)与唐宗宋(即孟子),赞扬他们的学问和建立的典籍,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接下来的“前狄后有韩,高风世仰止。”则是对古代名将或忠臣的称颂,他们以勇武或忠诚著称,成为后人景仰的榜样。"高风"指的是他们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孤忠翼正祚,大论辟非礼。"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公正的重视,即便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违背道德原则。

"老干挺冬岭,明魄浸秋水。"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个清高脱俗、超然物外的境界,似乎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最后,“均抱扶世心,勋学岂殊轨。”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普度众生、传承文化的愿望和责任感。这里所谓“扶世心”是指对世人的关怀与救助,而“勋学”则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探求知识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与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内在的道德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自觉。这是一首融历史观察、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诗篇。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九)

坤舆载五岳,乾象垂三光。

太极宰元化,俯仰无低昂。

一理贯万有,形色皆停当。

晋风竞清谈,幽眇誇辉煌。

坐销白昼尽,狐兔睨其旁。

天地亦为愁,何但颓偏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八)

东都党锢祸,机阱深九渊。

标榜起俊厨,接踵沈黄泉。

西园久握爵,龙门昧几先。

忠魂招不返,炎祚孰以绵。

谅矣文君痴,犹觊冷烬然。

吁嗟万钧压,一线那能牵。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七)

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北方迤长城,中土销春风。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气蟠壤穹。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战功。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溺冠胶馀习,莫致商山翁。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形式: 古风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六)

宇宙浩无际,主静即其纲。

静非寂以槁,密运治乃良。

公明闿晏灿,忠悫消彊梁。

山河帝居壮,日月天德光。

八荒囿一和,此界均彼疆。

鸱鸮息昼鸣,凤凰梧桐翔。

黔黎歌尔极,逢掖趋大方。

皇风播品物,道辟淑运昌。

枢机不盈握,妙斡见弛张。

奈何动志静,反袂千古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