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

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

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

暖烟散去阴全薄,明月临来影半空。

长忆洞庭千万树,照山横浦夕阳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第一行:南方的大雁已经先感受到了秋天的讯息,神女峰上的霜降和每一片落叶同步发生。
第二行:这是因为它(指某种植物或景象)独自扎根在非温暖之地,并非其他树木能比秋风更耐寒。
第三行:温暖的烟雾消散后阴影变得稀薄,明亮的月光降临,树影覆盖了半个天空。
第四行:我常常回忆起洞庭湖边那成千上万的树木,在夕阳映照山川和水湾中的景象。

注释

一声南雁:南方的大雁,常作为秋季到来的象征。
神女:这里可能指代一座山峰或神话中的仙女,与特定的地名或景色相关联。
霜飞:霜降,秋天的自然现象,暗示季节变换。
叶叶同:每一片叶子都一样,形容广泛而全面的变化。
自是:本来就是,自然是。
孤根:独自生长的根,比喻独立或不依赖于其他条件的存在。
暖地:温暖的地方,相对于寒冷的环境。
他木:其他的树木。
耐秋风:能承受秋天的寒风,比喻坚韧不拔。
暖烟:温暖环境中的烟雾,可能指晨雾或炊烟。
散去:消散,离去。
阴全薄:阴影变得稀薄,光线变好。
明月:明亮的月亮,常象征清澈或宁静。
长忆:长久地回忆,怀念。
洞庭:洞庭湖,中国著名的大淡水湖。
千万树:形容树木极多。
照山横浦:阳光或月光照耀着山峦和横跨的水道。
夕阳中:在夕阳的光辉之中,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开篇“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两句,通过大雁的叫声和霜花纷飞,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树木也被染上了一层红色,显得分外妖娆。

“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在严寒中坚守的树木的赞赏。它们虽然不靠近温暖的地方,但依然能够抵御秋风的侵袭,这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令人敬佩。

“暖烟散去阴全薄,明月临来影半空”两句,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一片景象。温暖的炊烟散去了,天边的云层变得稀薄,而明亮的月光则映照在天际,投下了朦胧的影子。

最后,“长忆洞庭千万树,照山横浦夕阳中”两句,则是诗人对洞庭湖畔那成千上万棵树木的深情回忆。在夕阳的映照下,这些树木与蜿蜒的山势、曲折的水岸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和美丽景象的深深赞赏。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过九成宫

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

魏公碑字封苍藓,文帝泉声落野田。

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

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丹阳

云阳县郭半郊坰,风雨萧条万古情。

山带梁朝陵路断,水连刘尹宅基平。

桂枝自折思前代,藻鉴难逢耻后生。

遗事满怀兼满目,不堪孤棹舣荒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邓城县作

不用登临足感伤,古来今往尽茫茫。

未知尧桀谁臧否,可便彭殇有短长。

楚垒万重多故事,汉波千叠更残阳。

到头一切皆身外,只觉关身是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过渑池书事

渑池城郭半遗基,无限春愁挂落晖。

柳渡风轻花浪绿,麦田烟暖锦鸡飞。

相如忠烈千秋断,二主英雄一梦归。

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