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渑池书事

渑池城郭半遗基,无限春愁挂落晖。

柳渡风轻花浪绿,麦田烟暖锦鸡飞。

相如忠烈千秋断,二主英雄一梦归。

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渑池的城墙只剩下一半基石,无尽的春愁挂在落日余晖里。
柳树旁的渡口微风轻拂,绿浪般的花朵摇曳,麦田上空烟雾温暖,彩锦似的野鸡飞翔。
司马相如的忠烈事迹千古绝响,两位君主的英雄梦一同终结。
别提新亭里人们相对哭泣,身处异乡不同朝代的人也会感伤落泪。

注释

渑池:地名,位于中国河南省。
城郭:指城市的城墙和护城河,这里特指渑池的旧城遗迹。
遗基:遗留下的基石,指古城墙的残迹。
春愁:春天引发的愁绪。
柳渡:长有柳树的渡口。
风轻:微风,轻柔的风。
花浪:形容花朵如同波浪一般起伏。
绿:这里指绿色的花朵或春天的色彩。
麦田:种植小麦的田野。
烟暖:温暖而带有烟雾的氛围,形容春日景象。
锦鸡:一种羽毛色彩斑斓的鸡,这里用以增添画面的生动。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以忠诚与才情著称。
忠烈:忠诚而壮烈的行为或品质。
千秋: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断:断绝,这里指事迹流传后世但人已不在。
二主:可能指历史上两位君主,具体指哪两位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此处泛指英雄君王。
一梦归:所有的功绩与梦想最终都归于虚无,如同一场大梦。
莫道:不要说,不必提。
新亭:地名,古代文人聚会感怀之地,常用来象征故国之思。
人对泣:人们相对哭泣,表达对故国的哀思。
异乡:他乡,非故乡的地方。
殊代:不同的朝代。
沾衣:泪水打湿了衣裳,形容感伤至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遗迹与自然美景交织的画面。开篇“渑池城郭半遗基,无限春愁挂落晖”两句,通过对废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盛世的无限感慨和春日游子的哀愁。而“柳渡风轻花浪绿,麦田烟暖锦鸡飞”则转而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柳絮随风摇曳,麦田里飘香,锦鸡在空中自由翱翔,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紧接着,“相如忠烈千秋断,二主英雄一梦归”两句,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往昔英杰的缅怀之情。其中“相如”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名将、文学家宋玉,而“二主”则可能是指某两个历史上的英雄或君主。这两句诗不仅颂扬了他们的忠烈和英雄事迹,也寓意着时间流逝,一切功业如同一场梦境,令人感慨。

最后,“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感触。这里的“新亭”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而“异乡殊代也沾衣”则意味着无论是身处何地、何时,人们都无法摆脱对过去的思念和哀愁,这种情感就如同衣服上的污渍,难以洗去。

整首诗通过历史遗迹、自然美景以及人物往事的交织,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往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即事

抵鹊山前云掩扉,更甘终老脱朝衣。

晓窥青镜千峰入,暮倚长松独鹤归。

云里引来泉脉细,雨中移得药苗肥。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即席

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

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

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

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宋玉宅

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

已怀湘浦招魂事,更忆高唐说梦时。

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岐下闻子规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