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重九予以忧患经此节物亦强举杯复同坐客步至陈氏水阁率尔成韵

累岁严亭会众宾,今年九日未全贫。

樽中有酒须招客,篱外无花免笑人。

竹杖芒鞋行自惯,风轩水阁坐来频。

鬓边强把茱萸插,万里谁嗟老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光在庚午年的重阳节,尽管身处忧患之中,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与宾客相聚欢饮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句“累岁严亭会众宾”,点明了诗人多年在严寒的亭中与众多宾客聚会的传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习俗的坚持和珍视。接着,“今年九日未全贫”一句,看似在说物质上的不富裕,实则表达了即使在艰难时期,诗人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樽中有酒须招客,篱外无花免笑人。”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即便没有鲜花装饰,但酒在樽中,依然可以邀请宾客共享,避免了因缺少花朵而感到尴尬或失落。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应对方式。

“竹杖芒鞋行自惯,风轩水阁坐来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行走和在风轩水阁中的频繁停留,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竹杖和芒鞋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而风轩水阁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宁静之所。

最后,“鬓边强把茱萸插,万里谁嗟老病身。”诗人虽已年迈,身体多病,但仍努力保持乐观,强插茱萸以应节日之礼。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肯定。同时,诗人借“万里谁嗟”之语,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超然态度,即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辛未岁旦用苏子由韵成两诗寄诸子侄(其一)

朋游族党死生分,老寿今居第二人。

松竹饱经炎海瘴,柳梅空想越溪春。

身行九折心无转,息住三田气自新。

白昼渐长窗日暖,始知羲驭解停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辛未岁旦用苏子由韵成两诗寄诸子侄(其二)

频把光阴惜寸分,十年阅尽世中人。

衰容暗换图中象,和气潜回海底春。

香袅金炉沉水暖,茶烹石鼎乳泉新。

丹元息息添真火,肯使空花翳五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吴德永远寄乾栗五百颗荷其厚意戏作长句谢之

海山深处住多年,容貌虽衰齿尚坚。

长使玉泉归绛阙,每留真火暖丹田。

感君特地贻乾栗,知我犹能咬石莲。

土物欲寻香翠报,近来行市正增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四月望夜郡寮悉赴盛集羊荆华林伯寿伯安相继见过同登涌月阁待月成拙诗并呈常往来诸友

杖藜欲往叹涂穷,赖有林庐寓此翁。

日暮凭栏看涌月,夜凉开牖濯清风。

浮沉直拟群鸥鹭,冷暖安能效燕鸿。

独酌城南二三子,携棋挈榼笑言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