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

老树凭高看,幽禽向静听。

霜轻冬意薄,日正午阴停。

榻侧从他鼾,江头自独醒。

居然山是似,环顾等繁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老树居高俯瞰,静鸟倾听深幽。
冬霜微薄,午时阳光暂停照耀。
榻边任他人沉睡,江畔我独自清醒。
山水如画,环顾四周,星星点点仿佛繁星落人间。

注释

老树:年老的大树。
凭高:站在高处。
幽禽:安静的鸟儿。
静听:静静地聆听。
霜轻:霜降轻微。
冬意薄:冬天的气息淡薄。
日正午:正午时分。
阴停:阳光暂时停止照射。
榻侧:床边。
鼾:打鼾声。
江头:江边。
自独醒:独自清醒。
居然:竟然。
山是似:山水如同。
环顾:环视四周。
等繁星:如同繁星点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开篇“老树凭高看,幽禽向静听”两句,设置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古老的树木站立在高处,如同观察者一般俯瞰着周围的世界;而那些深居简出的鸟类,则是那么安静地倾听着周遭的声音。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

紧接着,“霜轻冬意薄,日正午阴停”两句,通过对季节和天气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感。霜冻虽轻,却已透露出冬天即将到来的信息;而阳光直射之时却出现了阴影,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无常。

“榻侧从他鼾,江头自独醒”则是对诗人个人状态的一种写照。榻,即床几,侧睡之声,是别人的鼾声,而诗人自己却清醒地坐在江边。这两句强化了诗人与世隔绝、心境澄明的意象。

最后,“居然山是似,环顾等繁星”两句,则将这种超脱物外的情怀推向高潮。诗人在山中居住,就像那些繁多的星辰一般,每一个都独立而独特。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登郢州四望亭

夐出烟尘表,乾坤指顾中。

数峰连野迥,一水与天通。

沙外迎孤鹜,云边数乱鸿。

家山在何许,心与大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泛吴江

一帆风便到吴江,江上飞来白鸟双。

舟子饭时吾梦觉,起看新月坐篷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赋家山夕秀(其一)

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小阜堆。

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

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

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跋曾玉堂训子十诗

玉堂义方训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门翁季自师友,尽出学问之根源。

彼援遗书诫敦严,暨昶以义名沉浑。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闻者推而尊。

虽然责善友之义,仕教之忠古皆尔。

读其诗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书绅我亦且服膺,过庭夫岂弗由礼。

触屏教谄势利徒,得不为之望风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