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岁仲夏冲照处士王筌子真自渭上游三茅是时业趋召京师分袂于永城聊写长言同浼行色

君为天下都散汉,我是人间大丈夫。

君往茅山住岩岭,我乘汴水入京都。

翩翩云鹤惊飙驭,汩汩尘埃满客裾。

祇看此行皆可见,不须开口说贤愚。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你是世间的大散人,我是人间的大丈夫。
你去往茅山居住在峻岭,我乘坐汴水进入繁华都市。
轻盈的云鹤被疾风惊扰,尘土飞扬沾满旅人的衣襟。
只需看这旅程便能明白,无需开口论说谁贤谁愚。

注释

君:你。
为:是。
天下:世间。
都:全部。
散汉:大散人。
我:我。
是:是。
人间:世间。
大丈夫:大丈夫。
往:去往。
茅山:一座山名。
住:居住。
岩岭:峻峭的山岭。
乘:乘坐。
汴水:古代河流名,今河南开封附近。
入:进入。
京都:繁华都市。
翩翩:轻盈的样子。
云鹤:仙鹤。
惊飙:疾风。
驭:驾驭。
汩汩:水流声。
尘埃:尘土。
满:充满。
客裾:旅人的衣襟。
祇:只。
看:看。
此行:这次旅程。
皆:都。
可见:可以理解。
不须:无需。
开口:开口。
说:谈论。
贤愚:贤能与愚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人物各自的生活状态和选择。开篇“君为天下都散汉,我是人间大丈夫”表达了一种对比,"君"可能指的是隐逸之士,而“我”则是一种胸怀壮志的人生态度。"散汉"意味着放弃世俗的束缚,而"大丈夫"则是豪迈不羁的象征。

“君往茅山住岩岭,我乘汴水入京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君"选择的是隐逸山林的宁静生活,而“我”则是向着繁华都市前进。这两种选择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翩翩云鹤惊飙驭,汩汩尘埃满客裾”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是山林中的清净与自由,另一方面则是尘世间的繁华与束缚。"翩翩云鹤"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而"汩汩尘埃满客裾"则显示了旅途中的劳顿和尘俗。

最后,“祇看此行皆可见,不须开口说贤愚”表达了一种通过行为来体现品格的理念,无需多言,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修养和实际行动的一种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更蕴含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追求,而这些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试院感怀

朱户当昼扃,霜帘达夜悬。

沈沈造广庭,皞皞接众贤。

疏莛叩洪钟,短绠汲深渊。

始知学不迨,内顾多歉然。

忆昔居上庠,忝出流辈前。

赋就千金直,诗成万口传。

荀扬迥接迹,班马思比肩。

一从苟干禄,永谢英俊躔。

折腰府县中,糊口道路边。

世俗多见轻,义士谁哀怜。

憔悴有今日,光辉思昔年。

今兹睹秋闱,犹欲争相先。

枯鱼傍江湖,疲马忆蓟燕。

凉风拂翠幕,陇月向人圆。

物景近中秋,客意孤绵绵。

裴回望清光,欲揽不得全。

永怀欢乐时,把酒谢婵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南岳

它国西南隅,亘地岣嵝外。

奇峰七十二,主客雅相对。

辙在想虔游,铭知知禹会。

形式: 古风

哀虢县令犹子箅(其二)

艰生数寸得能孤,满望亭亭百尺馀。

霜雪未零摧折去,不材何用腹心枯。

形式: 七言绝句

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其二)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