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六)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孤雁从海上飞来,不敢回顾那片熟悉的池塘。
侧目瞥见一双翠鸟,它们在三株珍珠般的树上筑巢。
矫健地栖息在珍稀树木之巅,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吗?
身着华美的服饰易招人嫉妒,地位显赫会引来神灵的厌恶。
如今我在茫茫世间游荡,那些射猎者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注释

孤鸿:孤雁,孤单飞行的大雁,常用来象征孤高的隐士或游子。
海上来:从海上飞来。
池潢:池塘,泛指水域。
不敢顾:不敢回头看。
侧见:侧目而见,斜眼看。
双翠鸟:一对翠绿色的鸟,常象征富贵或显达之人。
巢:筑巢,此处作名词,指鸟窝。
三珠树:比喻珍贵、高大的树木,常象征权贵之家或显赫的地位。
矫矫:矫健的样子,形容鸟儿动作敏捷有力。
珍木巅:珍稀树木的顶端。
得无:岂无,难道没有。
金丸惧:害怕被金弹丸(即猎人的子弹)射中。
美服:华丽的服饰,此处象征荣华富贵。
患人指:担心招致他人指责、嫉妒或攻击。
高明:地位高、名声显赫的人或事物。
逼神恶:使神灵感到厌恶,暗示位高权重者易遭天忌。
游冥冥:在茫茫世间游荡,此处有超脱世俗、独善其身之意。
弋者:射猎者,此处比喻追求名利之人。
何所慕:有什么可羡慕的,即对名利无所向往。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个人情怀的诗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高洁的追求。"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这里的孤鸿形象常用以比喻隐逸之士或独立之志,从海上飞来的鸿鹄,不屑一顾那些平庸的水域,显示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个性。"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翠鸟栖息于珍贵的三珠树上,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艺术追求。

接着是"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珍木巅顶之高,显示了诗人心中的抱负和志向,而"得无金丸惧"则透露出一种超脱物质诱惑的精神态度。"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中,美服可能象征着外界的赞誉或名利,但诗人却对此感到厌烦,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最后,"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表达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自由漫步和对世俗羁绊的超越。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艺术生命态度。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二首(其七)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感遇十二首(其八)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十二首(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皇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感遇十二首(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