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寺阁见月上率然成咏

残阳犹半谷,片月已临山。

暮色千林起,乡心万里还。

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

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夕阳余晖照亮山谷,月牙儿已经挂上山巅。
傍晚的阴影笼罩千树万林,思乡之情如万里长路涌上心头。
无法忍受频繁的抬头低头,宁愿只有一路艰辛。
超脱尘世并非我所愿,幽静隐居只为暂时的闲适。

注释

残阳:夕阳。
犹:仍然。
半谷:山谷的一半。
片月:弯月。
暮色:傍晚的天色。
千林:众多树林。
乡心:思乡之情。
万里:极远的距离。
不堪:难以忍受。
俯仰:抬头低头。
宁有:宁愿有。
但:只。
绝世:超脱尘世。
吾意:我的意愿。
幽栖:隐居。
暂閒:暂时的闲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中秋夜景象的图画。"残阳犹半谷,片月已临山",表明夕阳余晖尚未完全消失,而那轮明月已经悄然升起至山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暮色千林起,乡心万里还",诗人通过对暮色渐浓和思乡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家园的无尽眷恋。这里的"乡心"不仅是对物理意义上的家乡的留恋,更蕴含着一种精神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厌倦和逃避的心态。他宁愿选择隐居山林,以此来保持心灵的独立和纯净。

最后两句"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閒"表明诗人并非主动选择与世隔绝,只是因为内心的清高使他不得不暂时寄身于这片静谧之地。这里的"暂閒"也许暗示着一种期待,或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他对于世俗与隐逸之间矛盾的心理抒发。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赋得山上树

郁郁复苍苍,扶疏翻晓光。

岂能偏雨露,秪益早风霜。

萧瑟秋将暮,纷披叶尽黄。

深溪调鼎树,岁晚独能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新春有感

萧萧筱簜拥荒冈,却忆江皋草色长。

暖景暄风似春日,黄茅白苇是殊方。

孤村默默无谁语,万事悠悠有底忙。

独立寺门归鸟尽,重山复岭又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新春偶书寄致宏

二年憔悴向庸城,又见椒花倏自惊。

孤客殊方怀土意,故人绝塞未归情。

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

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溪梅初放

荒山荦确倦征行,溪畔逢梅照眼明。

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

最怜雪后开来瘦,可忍风前落去轻。

却悔折归无可赠,旧游千里但凝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